教练观点
高管教练的自我修养之一:点燃你对人的好奇心


导   语
在经典电影《喜剧之王》里,周星驰睡觉前会看一本书 ——《演员的自我修养》。电影中,他虽然只是一个跑龙套的角色,仍在坚持学习演员的自我修养。由此可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演员,自我修养和修炼都很重要!相信很多读者都跟小编一样,对此情节印象深刻。
 
在泰普洛合作伙伴、独立高管教练张琳看来:何止是演员,记者、医生、教师、律师等任何领域,只要你想成为一名专业人士,不断提升自我修养便是需践行一生之路。
 
张琳教练是中国第一代职业经理人,也是国内资深的专业高管教练和实战型领导力咨询顾问,她于2009年就开始为国内知名企业高管提供一对一教练辅导。这些年,践行在教练之路上,她始终在不断总结与反思自己的教练感悟,并把这些心得都写成了文字。
 
泰普洛领导,作为国内最早提供高管教练服务的专业咨询机构之一。本篇,我们根据张琳教练《一个教练的自我修养》系列原创文章汇编而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关注她的公号4E4U(ID:enjoy_4e4u)…
 
当我选择成为一名专业的企业外部教练时,我就开始思索如何开启持续终身的自我修炼之路?我整理了转型成为教练之后,多年来的一些思考和沉淀,希望对那些想了解教练行业的朋友有所启发…
 

01
身心合一,活力自在

如果问我在教练修养中,最为核心和首要的一点,我的回答是——“身心合一,活力自在”。
 
我在经历从企业管理者到外部教练的转型过程中,曾经有过一个非常低迷的阶段。那时,最让我困惑的是如何自我定位,对方向的迷失,对能力的怀疑,对未来的未知,都让我惶恐。在每天的工作和生活中,我被一股无名的情绪所包围,常常会因为一些细小的刺激而情绪爆发,自己却毫无觉察。
 
现在回过头看,那段迷失其实是转型中遇到的一个挫折。人在挫折中究竟有多大的定力和韧性呢?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去突破,通过获得有效支持走出雾霾。但是,除了内心的驱动,还需得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持:我们的身体。
 
在我们遇到压力和挫折时,身体会出现各种反应,比如:无心美食、睡眠不足、情绪焦虑,甚至步态都会变得沉重,身体也会出现各种小问题。所以,每当有朋友向我倾诉身体方面的困扰时,我会首先关心他目前的生活和工作状况,是否遇到了一些纠结和羁绊?
 
专业教练是一个终身职业,是一个可以“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生活方式。
 
作为一个职业教练,只有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才能带给我们三个关键财富:澄明客观的洞察、处在当下的正念、充沛耐久的精力。
 
我曾体会过一天教练谈话7-8个小时的滋味,相信不少教练朋友也曾有过数日连轴转的体验。一天下来,疲惫和无力感骤增。为什么同样的8小时教练谈话,相比于8小时会议、见客户、做报告等工作,会更加疲惫呢?原因也很简单:
 
教练过程中要求我们时刻专注,心、脑、眼、耳、嘴、手都同时并用。一个走神就会遗漏客户所说的“弦外之音”,一个迟疑就会让客户感受到“不被关注”,一个困乏就无法提出积极而有力量的问题。可以说,教练在工作中所消耗的体力,其实远远大于一般的管理工作。
 
 
 
教练的自我修养始于自身活力的管理。在客户面前,我们做到高度专注,处在当下不难,难的是我们可以在与客户告别后,还保持活力充沛的状态,在面对家人、友人、陌生人,还可以不急不躁、积极正向。
 
我见过70多岁还活跃在教练行业中的前辈,与他们交谈,感受到的是一种谦卑而智慧的温暖、包容而接纳的涵养。如果你是一位专业教练或是打算成为专业教练的企业管理者,那么,请开始关注活力管理,积极行动起来,修炼作为一个专业教练必备的基本功,保持“身心合一,活力自在”的状态。
 

02
接纳自己才可以欣赏他人

在过去几年中,随着自己开启企业教练生涯,我碰到过很多客户,而绝大多数客户都是“高成就者”。什么是“高成就者”呢?
 
在社会学研究领域,这类人群有个独特名字“High Achievers”。对他们的研究,有各种专业文章和书籍,研究对象也细分了男女。高成就者对自己要求甚高,对他人的表现也追求完美,对他人的建设性反馈容易产生怀疑和抗拒。他们大多脚步匆匆、一心多用,在为企业、家庭和社会做出卓越贡献的同时,也很容易忽视自身需求。
 
对“高成就者”来说,这些问题会非常棘手:
 
- 什么时候才可以停下脚步呢?
- 多好才可以真正满足呢?
- 如果事情做到极致,是否会带来很大的快乐呢?
 
因为,放慢脚步几乎等于是怀疑他们的能力,降低要求也等同否认他们的出色。
 
其实,我自己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位“高成就”的教练。所以,如何在“释放空间让客户成功”和“自我追求卓越建树”这两个方面取得平衡,是很不容易的。而在教练的自我修养中,有很重要的一条——自我接纳,只有接纳自己才可以欣赏他人。
 
想起了两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小事。
 
在我的博士学习过程中,有一次,我和四位同学,需要合作进行调研并完成总结报告。而且,我们需要在一个多星期内,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完成。刚开始,我们都有些不知所措,因为四个人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价值观和学习风格各有千秋,很难一下子默契地把想法统一好。于是我们采取比较民主的分工,大家基于对小组的承诺尽心尽力地投入其中。
 
于是,项目在大家的全情投入中,如期完成了。大组总结时,有小组成员反思自己的体会,觉得有些“被推动”的感觉。我回忆自己在项目中扮演的角色,隐隐约约感觉似乎我也参与了“推手”,为什么?其实是内心不愿意看到因为“众口难调”而耽搁项目进展,于是本能地进入“完成任务”的自发调节模式。我相信在早期沟通中,我可能有过比较希望“掌控”的行为,这样的行为也许会给期望有自己空间和节奏的组员压迫感。
 
还有一件事发生在我和儿子的对话中。
 
因为我们的想法不太一致,他直接给我反馈,认为我不应该以成人的标准要求他,由此带来的后果,会让他感受到高不可攀的期望和难以逾越的重压。
 
我认真反思后慢慢明白,自己这种“隐形高成就”特质,其实并没有因为人到中年或者职业转换而褪去。相反,它可能转换了一种方式,在如影随形。想到这些,我试图在内心接纳自己,试图去洞察自己与他人沟通的模式,特别是与亲密之人的沟通模式。
 
通常,那些让我们心中产生隐隐不快的人或事,言语或行为,很容易成为一面镜子,引发我们的警觉。这面镜子可以照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身份。
 
接纳自我需要有对本我清晰的觉察,这些根植于我们生命中的“潜台词”或者“信念”会一辈子伴随我们,所以不必试图擦拭,也不必试图否认,我们可以坦然看清本我的欲望,坦然接纳本我的存在。
 
接纳自我也需要对超我有理性的认识,我们期望自己是美好的,也期望他人对我们是欣赏和赞同的。然而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我们是独一无二的,既然无法让他人与我们真正同步,那么又何苦苛求自己呢?
 
 
 
接纳自己的人,可以随时洞察自己的内心,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在这样的状态下,一个人是坦然和真诚的,具有放下“小我”的谦卑和大度,可以包容他人,接纳自己,并相信他人可以做出负责任的选择。
 
当我们卸下“追求完美”的面具和“不能失败”的铠甲后,一副柔软的身躯连同一颗自在的心灵就会在阳光下坦然释放纯美的芳香,那时的我们是美好而充满希望的,也是充满欣赏他人眼光和气息的人。
 

03
用好奇心点燃思考的火花

一个人的成长和自我突破,常常是在接纳自己过往生活之后,理性而真诚地颠覆自己曾经的信念。
 
这个过程有一点痛苦,因为我们很难割舍过往的烙印。与此同时,理性告诉我们,我们可以有新的选择,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新知,可以用真诚和付出建立全新的关系,可以不再活在原来的轨迹上,可以穿越到向往的生活方式中,保留和尊重过去。
 
在面对客户时,常常会面对一个浑然陌生的独立人,让自己在意念上成为Ta的双胞胎,让自己自在而诚恳地走入对方的世界,由外而内,由表及里,逐渐产生联结。当然,这样的渐入需要获得对方的信任和接纳,而我常常是那个唤起Ta反思自己生命历程、价值观念、行为情绪的那一面温暖的镜子。
 
 
 
有人说,教练需要强烈的好奇心。在我看来,好奇心中很大一部分是天生的尚未被外部世界的固化和束缚所泯灭的宝贵思想火花,它源于一个人内心真正渴望走进未知世界的动力。好奇心比较强烈的人很少评判他人,比较多地提出问题并探寻多种可能的答案,很少以非黑即白的是非来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好奇心强烈的人更加尊重世界的多元化和差异性,也更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因为他们爱发问,少评判。当教练是一个充满好奇的人时,发问变得自然而流畅,倾听变得细腻而真实。
 
这是一种美好的状态,也是教练的一种自我修养。那么对于教练来说,我们尚处于成人发展的阶段,如何唤醒自己沉睡的好奇心呢?也许最简单的办法是找到那些束缚好奇心的桎梏。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桎梏,我尝试找到三个,也许还有其它。这些桎梏的表现方式既可能是由信念驱动的显性行为,也可能是由潜意识驱动的身体语言。
 
1、追求高成就的“优越自我”
 
“优越自我”让一个人很容易迷失他人的存在。而在他人眼中,这样的人是很难获得尊重和信任。教练如果有这样的信念或潜意识,直接表现是比较容易以自我的标准去“要求”被教练者改变,而非为对方创造空间去探索;无法真正理解对方的处境、想法和动机,常常拿来与自己的信念比较,然后分孰优孰劣,基于此引导对方去思考。这样的教练状态其实是对被教练者的极大伤害,这种伤害往往还披挂着一副“我为你好”的仁慈外衣。
 
2、父母眼中的“好孩子”
 
“好孩子”不愿让父母失望,由此表现出各种避免冲突的姿态,或是害怕挑战的谨小慎微。当面对一个“更加权威”或“更有地位”的人时,容易失去自我意识和立场。教练如果进入这种状态,在面对客户的一些明显认知曲解时,无法提出“面质”性强有力的问题,让客户感觉教练唯唯诺诺,没有自己鲜明的观点,甚至无法看出自己明显的问题,容易失去客户的信任。
 
3、我只能接受“成为赢家”的自己
 
“成为赢家”的信念,是面对挫折尽可能绕着走,最大程度避免自己的失败,这样的信念与“逃避责任”常常联系在一起。教练如果有这个潜意识,很难把客户的目标贯穿到底,为客户着想,常常计较自己的教练谈话是否成功,是否彰显了自己的专业水准,注意力和关注点在自己身上,而非客户身上。
 
当然,好奇心的桎梏还有其它种种,甚至变种。作为教练,我们需要不断反思,并主动寻求各种反馈,无论是来自客户、督导教练,还是教练伙伴和观察者。  


 
过去几年,我也在不断体会这个转变,释放自己的好奇心,认清并放下各种各样的桎梏。这里,我想抛砖引玉,分享几个自我修炼的小方法,与大家共勉。
 
1、关注差异,包容存在
试着去接触与自己有浑然不同背景、价值观和性格的人。去纯粹地走近他们,不带着任何目的和功利,跟他们交朋友,为他们做些什么,以他们为镜子,看看自己在他人眼中是怎样的人,获得更加丰满而真实的自我觉察。
 
2、接触多种刺激,保持敏锐洞察
找到身边各种可以让自己获得沉浸体验的活动,电影、话剧、音乐、旅游、DIY、公益、阅读等等,让自己进入与平时生活不一样的状态,常常去激发自己的觉知。
 
3、提高自我能量,让身体充满活力
让运动走进自己的生命,从充满活力的生命中获得更加敏锐的洞察和思考,也在运动中重新激发自己强烈的好奇心。

 
预约泰普洛教练诊断和辅导
请点击下方二维码,立即提交您的问题和需求



张琳 Linda Zhang 泰普洛高级业务合伙人
上海交大工学硕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美国菲尔丁研究院成人与组织发展专业博士在读。中国第一代职业经理人,经由创业转型的专业高管教练和实战型领导力咨询顾问。是北亚地区首位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CCCP高级认证的华裔女性高管教练,也是美国菲尔丁研究生院循证辅导EBC认证教练,还持ICF专业教练PCC认证,同时是Hogan/MBTI/DISC等测评体系的认证咨询顾问;连续七年担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EIBS)MBA职业辅导导师。曾任职于宝洁、欧莱雅、阿尔卡特等多家世界500强公司,有敏锐的战略思维和资深的领导力经验。在多种文化背景下的大型跨国公司的丰富实战管理经验,为她服务各类客户提供了扎实的基础,能熟练运用中英文为客户服务。

上一篇:揭秘:企业教练的真相
下一篇:原创 | 教练时长超12000小时,他这样与Coachee构建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