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洞见
直播预告 | 知名哲学学者孙周兴谈「未来哲学的去处」

立足于过去,思考当下,展望未来—— 一种新的生命哲学


在文明的大变局中,开展技术哲学和生命哲学之思
孙周兴作品推荐 ①

随着18世纪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为人类开启了技术的新时代,人的生产方式、政治制度、思想感情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就像蒸汽机喷出的黑烟弥漫了天空,技术工业的触手以欧洲为中心蔓延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掌握在股掌之中,人类身上“自然力”的作用也渐渐退却,代替它的是与技术的共生和纠缠。

虽然人类依靠技术在物质上获得了巨大的进步,但面对超出想象的强大技术,人类陶醉在自身对自然的胜利时,内心也生出迷茫:

当超强杀伤性武器这样的技术不受人类控制,人类应如何应对?
当机械的智慧远远超出人类,人类的存在还有何意义?
资本在技术的促进下急速膨胀,人类将会成为技术的驾驭者还是技术的奴隶?
……
地质学中,“人类世”意味着地球进入新纪元也意味着人类统治方式的转变。在技术统治的时代,人类已经是影响自然环境的因素中不可忽视的存在,而在文明的大变局中,人类的精神又将何去何从?

《人类世的哲学》的初衷,在于强调包括哲学在内的人文科学需要重新定向和定位。作者虽然承认古典研究的重要性,但是也指出过于复古不合哲学和艺术的当代性的使命。

本书以“技术与未来”为主题,研究了马克思、尼采、海德格尔等哲学家对于技术与未来的思考,探讨人类在技术统治下生活的经验与忧虑,也从哲学角度为读者提出了筹划未来生命的建议。


- 内容简介 -

本书的主题是“技术与未来”。

书名《人类世的哲学》意在突出人类此在的危急性。“人类世”意味着一个文明大变局,即自然人类文明及其精神表达系统的颓败以及技术统治时代新文明的形成。

作者力图突破技术乐观主义与技术悲观主义的线性思维藩篱,开展一种“二重性”或“二重化”的技术哲学和生命哲学之思,认为“人类世”的哲学人文科学必须调转目光,以“未来性”为指向,把新生活世界经验的重建视为本己的任务。


- 图书目录 -

第一编  未来哲学
第一章  马克思的技术批判与未来社会
  一  技术工业批判:马克思哲学的起点
  二  异化劳动与资本社会批判
  三  现代技术与马克思的社会理想
第二章  尼采与未来哲学的规定
  一  晚期尼采的“未来哲学”概念
  二  未来哲学的关联性/世界性
  三  未来哲学的个体性前提:个体之思与言
  四  未来哲学的技术性:政治统治或技术统治
  五  未来哲学的艺术性:艺哲关系之重构
第三章  海德格尔与未来哲学方向
  一  海德格尔与未来哲学的准备和尝试
  二  未来哲学的前景和方向
  三  未来哲学的可能形态:技术—生命—艺术的哲学
  四  未来才是哲思的准星

第二编  技术统治
第一章  技术统治与类人文明
  一  “上帝死了”:技术统治时代的到来
  二  致命风险:现代技术四大因素
  三  类人文明:人类身—心的非自然化
  四  未来哲学的使命:如何提振全球共商机制?
第二章  现代技术与人类未来
  一  地质学上的“人类世”意味着什么?
  二  现代技术与古代技术有何区别?
  三  自然人类与技术人类有可能达成平衡吗?
  四  未来之眼:如何应对技术支配下的未来文明?
第三章  海德格尔与技术命运论
  一  重新理解世界与时间
  二  实验:从科学到技术
  三  集置:现代技术的本质
四  二重性:技术命运论
  五  关于技术之本质的讨论

第三编  新世界经验
第一章  物之经验与艺术的规定
  一  古典的自在之物与模仿艺术
  二  近代的为我之物与再现型艺术
  三  当代的关联之物与艺术概念之拓展
  四  未来艺术展望
第二章  圆性时间与实性空间
  一  传统线性时间观批判
  二  圆性时间观之揭示:从尼采到海德格尔
  三  不直的时间与不空的空间
  四  新生活世界的时空经验
第三章  如何重建生活世界经验?
  一  欧洲哲学史上的哲学心理学
  二  实存哲学与实存主义心理学
  三  实存哲学与生活世界经验的重建
  四  基于实存哲学的当代生活策略
  五  关于哲学心理学的若干问题(现场讨论)

第四编  未来人类
第一章  模仿之学、数之学与未来之学
  一  古典时代的模仿之学
  二  近现代占主导地位的数之学
  三  面临未来之变的学
  四  未来之学的可能定向
第二章  末人、超人与未来人
  一  被误解的尼采的“超人”
  二  上帝死了才有“超人”
  三  末人与超人:人之本质的重新规定
  四  超人与永恒轮回:线性时间与圆性时间
  五  超人与未来人想象:自然与技术的二重性
第三章  新生命哲学与生活世界经验
  一  为什么相信技术进步的人们也开始担忧了?
  二  人性之变:自然人性与技术人性
  三  新生命哲学:如何筹划未来生命?
  四  生活世界经验重建的几个问题


- 试读章节 -

第一点,要重建世界信念。我们需要区分信仰与信念,因为在后宗教时代里我们已经失掉了神性的信仰,但我们必须确认和重建生活世界的信念。注意我这里区分了信仰与信念。信仰是绝对的,是对神性之物(至高者)的服从;信念是相对的,是生活的定力,是对周围世界之稳定性的信赖。这个区分很重要,信仰是信服,不是论证,一论证就会出事,就会产生对至高的神性之物即上帝的怀疑。……我们要对这个生活世界持有一种信念,它是可靠的、稳定的、安全的、友好的,虽然这样的假定都是经不起哲学反思的,是可怀疑的,但我们必须有这些假定,如果没有就麻烦了。…… 第二点,要重建世界理解。与第一点不无关系,我们要重建世界理解,要把世界理解为一个有意义的和亲熟的关联体。前面我们已经讲了,在欧洲历史上,关于物和世界的理解可以清晰地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自在之物—为我之物—关联之物,对应的哲学也有三种,即古典存在学/本体论—近代知识学/认识论—现当代语言哲学。到第三阶段,欧洲的思维方式发生了一个重要的转变,就是从超越性思维向关联性思维的转变。我们置身于其中的世界已经变了,因此需要重建对它的理解,把它理解为一个亲切熟悉的关联世界。…… 第三点,要重新理解生活(实存)的意义。因为现代技术工业不断强化了本质主义的制度性强权,如何保卫个体自由成为实存哲学的根本关切。…… 最后,还有第四点,要发动一种新的时空经验。……


- 作者简介 -

图片

孙周兴,1963年生,绍兴会稽人。198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地质学系,获理学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杭州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1996年起任浙江大学教授;1999—2001年在德国从事洪堡基金课题研究;现任同济大学特聘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美术学院讲座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同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同济大学欧洲思想文化研究院院长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哲学、艺术哲学、技术哲学等。主要著作有《语言存在论》《我们时代的思想姿态》《后哲学的哲学问题》《存在与超越》《以创造抵御平庸》《未来哲学序曲》《一只革命的手》等。主编有《尼采著作全集》(14卷)、《海德格尔文集》(30卷)、《未来艺术丛书》、《未来哲学丛书》等。主要译作有《海德格尔选集》《尼采三书》《在通向语言的途中》《林中路》《路标》《尼采》《哲学论稿(从本有而来)》《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权力意志》等。

文章来源: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注释从略,部分文字删减,原文请查阅原刊。该选文只做推荐作者相关研究的书目参考,不得用于商业用途,版权归原出版机构所有。侵删)
上一篇:泰普洛领导力「赢得客户,成为成功教练」高管教练培训计划邀请
下一篇:个人成长五层级:自知、自胜、知足、强行,不失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