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观点
书单|推荐给职场人的10本哲学读物
培根曾说过“没有哲学,所有科学都是肤浅的。”

学习哲学可以让我们用掌握的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举一反三,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用哲学的习惯去思考问题就能够比普通人,全面的、立体的、多角度的、高维度的看问题。

本期,泰普洛为您精选10本通俗哲学读物,助你回归追求智慧的方向。从这里,你会发现:哲学变得亲切了许多,它来自生活、无处不在!

敬请enjoy:

划重点!!
为了方便大家购买好书,所有推荐书,我们已做好购买链接,轻点书籍封面,即可购买,大部分书籍价格与京东当当对齐并享包邮


01
《你的第一本哲学书》
[美] 托马斯·内格尔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本书

 
点亮智慧的9堂极简哲学课!哲学名家为初次接触哲学的人而写,被译成近30种语言,中文版热销100000册。从思考9种困惑开始,感受哲学的乐趣。

我们如何知道外部世界的存在?
我们如何知道他人心灵的存在?
身体与心灵的关系是怎样的?
词语的意义何在?
我们有自由意志吗?
什么样的行为是对的,什么样的行为是错的?
什么样的不平等是不公正的?
死亡是否意味着终点?
生活的意义何在?

本书的目的不是要给出答案——即使我本人认为正确的答案——而是以一种非常平易的方式把你引向哲学问题。与其先学上一大堆哲学理论,不如首先对这些理论所要尝试解答的问题产生困惑。

哲学的源泉在于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以及我们与世界之间的关系。本书的目的,在于使读者感受用哲学看待世界的乐趣。它不是要给出正确答案,而是用非常平易的语言把读者引向哲学的思考方式,教读者用它来捕捉心中迸发的迷惑和感悟,并积累智慧。


02
《生活的哲学:寻找人生意义的12堂哲学课》
[英] 朱尔斯·埃文斯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本书

 
不能抚慰心灵陪伴人生,那哲学还有什么用?一本风靡全球20多个国家的哲学启蒙书,一次遇见更好自己的哲学之旅,12种练习美好生活的可能方式,写给心中怀抱着烦恼与不安的朋友。

我们都在练习如何与自己相处,与这个世界相处。人生道路上,我们带着自己的困惑,等待着答案。《生活的哲学》提醒我们,如果你已经有些迷茫、甚至陷入恐慌的话,不必心急,不妨听听古代哲人的想法,一些历久弥新的人生感悟,可能正好点出了你的迷津。

这本书中,“街头哲学家”朱尔斯·埃文斯找来了人类历史上几位最伟大的智者:苏格拉底、伊壁鸠鲁、亚里士多德、毕达哥拉斯……十二位古典哲学家聚成梦想中的人生学园,一起探秘人的心灵和情感,教给我们控制情绪、享受当下、规划生涯、面对波折等各方面的生活智慧。况且,生活的满足远不止感官的享受,思考生活、领悟生活,本身就是生活最大的快乐。哲学,可以成为一种生活的方式。

畅谈人生哲学的同时,埃文斯还讲述了那些被哲学拯救的人们的真实经历:心理崩溃的大学生、精神过度紧绷的上班族、忍受痛苦战争记忆的老兵、总忍不住想花钱的白领、受幼年创伤折磨的青年……哲学帮助他们荡涤信念上的灰尘,走出各自生活的窘境,让心灵强大起来。


03
《洞见》
[美] 罗伯特·赖特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本书

 
纽约时报、出版人周刊、凤凰读书、文化生活周刊等各大媒体联合重磅推荐,一本超凡脱俗、让人头脑清醒的书。

这是一本通过进化心理学理论来印证佛学观点,进而帮助人们发现更真实的自我、收获人生大智慧的哲学类书籍。书中以一个现代人的视角,通过进化心理学的知识求证佛陀当初说的关于人类的5大认知真相:

- 我们的快乐其实是基因设计出来的,基因的设定就是不满足(苦)
- 快乐和烦恼都是“感觉”(无我)
- 人本质上是由感觉驱动的(无常)
- 我们无法客观看待世间万物(空)
- 我们能够从烦恼和苦中解脱出来(冥想)

并教会我们通过正念自控训练冲破大脑错觉,实现与各种感觉的剥离,从而摆脱烦恼与痛苦,变得更智慧,更幸福。

你将从本书中获得:
- 从科学角度理解哲学
- 提升自我认知能力
- 学会看清事物的真相
- 掌握清醒决策的方法

04
《理想国》
[古希腊] 柏拉图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本书

 
柏拉图代表作,畅销不衰的哲学经典,希腊原文直译,理想国度的蓝图。

本书是柏拉图的一篇重要对话录,对话录里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之口通过与其他人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在他看来,哲学家的本质是具有知识,具有智慧、正义、善的美德,只有哲学家才能达到对国家最高理念的认识,即对“善”的把握,而其他人也只能把握“意见”而已。

- 我们一直寻找的,却是自己原本早已拥有的;我们总是东张西望,唯独漏了自己想要的,这就是我们至今难以如愿以偿的原因

- 当美的灵魂与美的外表和谐地融为一体,人们就会看到,这是世上最完善的美

- 当事物状况最佳时,最不易被其他事物改变或影响。例如,强壮的身体不易受饮食或劳累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健康的植物也不易受阳光、风、雨等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人的心灵不也是一样的吗?最勇敢、最智慧的心灵是最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而改变的

- 人生的态度是,抱最大的希望,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 财富与贫穷,一个是奢华和懒惰之母,另一个是卑劣与恶毒之母,而两者都是不知满足的源头


05
《逻辑哲学论》
[奥] 维特根斯坦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本书

 
现代西方哲学的奠基之作,二十世纪伟大哲学家的著作;规定了现代西方哲学的路径!

本书首先对世界进行分析,分析的结果是原子事实。接着他又把原子事实同思想联系起来,认为思想是事实的逻辑形象。思想是通过命题来表述的,思想是有意义的命题,有意义的命题与现实是相对应的。这样,维特根斯坦就把语言和世界联系起来了,并进而从对世界的逻辑分析过渡到对命题的逻辑分析。通过对命题形式的分析,维特根斯坦为思维划定了一条界线,并对传统哲学的问题进行了考察,最终得出存在着不可说的东西,对此应当保持沉默。

本书分为七个部分:
- 世界就是所发生的一切东西
- 那发生的东西,即事实,就是原子事实的存在
- 事实的逻辑形象就是思想
- 思想是有意义的命题
- 命题是基本命题的真值函项(基本命题则是其本身的真值函项)
- 真值函项的一般形式;
- 一个人对于不能谈的事情就应当沉默

维特根斯坦是通过语言和世界,这两个主线的关系,来谈论,如何通过语言的逻辑来理解世界的逻辑。其中也谈到了关于哲学的本质、伦理学等内容,当然里面有很多数学的推理过程,这里就省略了。现在我来逐步拆解这本书的基本逻辑结构。


06
《沉思录》
[古罗马] 玛克斯·奥勒留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本书
 
“书单来了”、梁文道推荐,多国政要的床头书,人类史上值得诵读多遍的“世界之书”,面对繁华尘世,领悟为人处世律己待人之道。

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在《沉思录》这本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直地思考。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

一个人的高贵绝不似一般的看法那样是来自于财富和地位,也并非来源于人的知识。一个人真正的伟大来源于对一种以诚实为目的的生活方式的认知,它建立在对自己和对一切都公正的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在经常的自我反省、坚定的遵守他认为是正确的原则,而不让自己陷入烦恼的基础上。

- 人们相互蔑视,又相互奉承,人们各自希望自己高于别人,又各自匍匐在别人面前
- 绝不要去猜测别人的心里在想什么,琢磨别人的心思得的人从来都不是幸福的人。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自己的内心的所思所想,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是很可悲可叹的
- 一方面能足够强健地承受,另一方面又能保持清醒的品质,正是一个拥有一颗完善的、不可战胜的灵魂的人的标志
- 如果你做你生活中的每一个行为都仿佛是它最后的行为,排除对理性命令的各种冷漠态度和强烈厌恶,排除所有虚伪、自爱和对给你的那一份的不满之情,你就将使自己得到解脱
- 不要以恶报恶,而是要忍耐和宽容,人天生就要忍受一切,这就是人的义务
- 让身体拥有感觉,让灵魂有所归依,让理性遵从法则


07
《世界第一好懂的哲学课》
[日] 小川仁志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本书

 
风靡日本、长销近十年的哲学启蒙书,像小说一样好读!当你开始直面世界,是否希望得到智者的点拨却茫然无措?

-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思考“大家如何一起针对某件事做出决定?”
- 克尔凯郭尔的《致死的疾病》是“我们能够克服绝望吗?”
-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在竞争社会感到疲惫,该怎么办?”
- 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是“为什么必须爱惜身体?”
- 福柯的《规训与惩罚》是“讨厌受人操控该怎么办?”……

对哲学有兴趣的高中女生纯子,对人生感到苦恼的上班族一郎,和刚退休正准备展开人生第二个阶段的稻夫,他们三位带着人生的疑惑走进了“哲学蜀黍小川”的哲学教室。

通过他们的问与答,哲学变得亲切了许多,我们会发现,哲学其实来自生活、无处不在。从亚里士多德、笛卡儿,到现代的罗尔斯、桑德尔,原来每个哲学家的思想都能为我们所用,帮助我们追求美好、有意义的生活,以及创造更美好的社会。

当你开始直面世界,是否希望得到智者的点拨却茫然无措?这本书带你一口气读懂15部影响无数人的哲学名著,帮你用哲学的智慧解决困惑、丰富生活、理解社会。

- 模拟课堂场景,重返青葱岁月
- 以休闲的方式向专业进击
- 生动、有趣、简单、易懂、有用,像读小说一样读懂哲学


08
《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
[中] 刘擎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本书

 
“知识界的独特存在”、《奇葩说》导师刘擎全新力作!呈现观念与现实的完美结合,澄清我们的处境与自我理解,重建对未来的想象!蔡康永、刘瑜、施展、李筠诚挚推荐!

在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的纵向传承与外来文化的横向互动中,在这种“纵横交错”的文化背景下,刘擎教授通过发人深省的文字启发我们以理性化的方式来探索世界和自己,思考“人应当信奉什么”“应当怎样生活”“如何理解和应对困境”等诸多问题。

这部作品兼具敏锐的历史意识与深切的现实关怀。刘擎教授结合历史、文化、政治、哲学等众多元素,解读社会发展变化、思想的演进,以求大众在面对这个时代时,能够辨析问题与观念的来龙去脉,澄清我们的处境与自我理解,重建对未来的想象。

身处于全球化信息时代的年轻人,每时每刻都在被“流量”、“推送”、“种草”所冲击。面对繁杂的信息,焦虑已经成为当代人不得不面对的一种生活状态。特别是在无所适从的时候,人们想要从网络中快速搜寻到“标准答案”,并期待从专业人士的“金句”中找寻问题所对应的解决方案。事实上,这种应激式的反应非但不能帮助年轻人实现“人间清醒”,未经深思熟虑的判断反而会让当下的焦虑状态更加飘忽不定。

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从明白自己是谁、自己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会这么做开始,迈开脚步,打开思想,去接触生活的更多可能、开垦属于自己的领地,打破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感,重获崭新的“自我理解”。

- 呈现观念与现实的完美结合:解读现代人的心灵危机;阐释“现代政治秩序”的起源;世界的祛魅是现代世界的真相
- 澄清我们的处境与自我理解:如何涉猎经典?如何寻求自我拯救的希望?辩证看待价值认同的危机?“死亡”真的是一个问题?
- 重建对未来的想象:向他者学习;家庭教育与孩子利益;妨碍追求美好生活的不利因素;“不要成为别人"究竟意味着什么?与不确定性共存,拒绝成为一个工具人


09
《西方哲学史》
[英] 勃特兰·罗素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本书

 
本书是英国哲学家勃特兰.罗素的哲学代表作之一,成书于1945年,全名为《西方哲学史及其与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社会情况的联系》,其写作目的是揭示“哲学乃是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并不是卓越的个人所做出的孤立的思考,而是曾经有各种体系盛行过的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与成因”。在这部敦厚的著作中,罗素将他认为对西方哲学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及人物辟专门章节以作详细论述。

全书具体分为“古代哲学”“天主教哲学”“近代哲学”三卷,我们将该书分为上下两册,一二卷为第一册,第三卷为第二册,以古希腊文明的兴起开端,分别介绍了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哥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犬儒学派,到逻辑分析哲学为止。共计80余万字,规模宏大而严谨,通俗易懂,振聋发聩。

- 辩证法的每个在后的阶段仿佛在溶液里似的包含着在前的所有阶段;这些阶段没有一个被完全取代,而是作为全体中的一个因素而赋予它适当的位置
- 马克思感性哲学从批判黑格尔整体性和逻辑性的理性主义开始,经费尔巴哈思想进一步深化而才建立起来的
- 柏格森认为,有两种时间,一种是空间化的时间,这是可以测量的。还有一种是绵延的或者说是质的时间,它是与自我意识相互渗透和融合的,这种时间是不可分的
- 当经验者的感官接收到外界事物,即当我们看到这棵树时,只是感官接受到了它的客观存在,只有同时看到了树的朝向、形状和经验者产生了感受,才能说我们亲身经历了经验的过程
- 个人利益的满足是为保证“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手段


10
《存在与时间》
[德] 海德格尔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本书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哲学著作,在多种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影响。

本书从“此在”出发追问存在的意义,把时间看成此在存在的境域,对“此在” 、“世界”以及“在之中”的阐释都是依据“时间性”来进行的。“在之中”不是一物现成地在另一物之中,不是空间上的在。他尽管也说“依寓” 、“逗留” 、“居住”,但其突出的是“在之中”的过程性。存在不是现成存在者的现成属性,而是“去存在”的种种可能性,它是此在在世界中的历史性、时间性的展开活动。因此,世界不是一种现成的空间或场所,而是此在本身的展开状态,它是此在通过现身、领会、言谈等生存机制组建、构成或开展出来的。

- 向死而生的意义是:当你无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体会生的意义
- 我们绝不应该让恐惧或别人的期望划定我们命运的边界。你无法改变你的命运,但你可以挑战它
- 如果我能向死而生,承认并且直面死亡,我就能摆脱对死亡的焦虑和生活的琐碎。只有这样,我才能自由地做自己
- 有担当,才有自由
- 只有已经理解的人才会听
- 存在总是存在者的存在
上一篇:书单|推荐给职场人看的10本经济学读物
下一篇:书单|练习教练式思维10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