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推荐
书单 | 领导者必读的行为经济学经典(泰普洛99期)
丹尼尔·卡尼曼认为:我们大脑有说不清楚的局限,我们对自己认为熟知的事物确信不疑,我们显然无法了解自己的无知程度,无法确切了解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



身处复杂多变的不确定性时代,人们的行为受到很多非理性的因素影响,作为一名管理者,了解行为经济学可以更深入的理解人类行为,并以此为依据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更好地应对组织中的挑战,提高管理效能。



也可以设计更有效的激励机制,管理变革和改善营销策略,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员工行为,创造更有成效的工作环境。



本期我们为您整理13本管理者必读的行为经济学经典著作,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行为经济学派创始人理查德·塞勒的代表作品《错误的行为》、《助推快与慢——人类动因与行为经济学》、经济生活中的论和反常现象《赢家的诅咒》等。以下尽请enjoy:



划重点!!

为了方便大家购买好书,所有推荐书,我们已做好购买链接,轻点书籍封面,即可购买,大部分书籍价格与京东当当对齐并享包邮



01

《错误的行为》

[美] 理查德·塞勒, 卡斯·桑斯坦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本书

传统经济学中的主体是完全理性的经济人,他们以最优化原则毫无偏见的做决定,他们的行为可以用经济学模型来描述,然而本书所写的却是“另外一种经济学”。



这种经济学的主体是不同于理性经济人的普通人,他们有很多非理性行为,用经济学模型做出来的很多预测在他们身上都不准确。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这个“另外一种经济学”就是行为经济学,本书就是以行为经济学来思考个人、商业还有社会的。作者理查德·塞勒是行为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本书中为读者讲述了行为经济学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至今的,以及在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世界。



纵观理查德·塞勒的职业生涯,我们发现他的研究始终围绕着一个激进的观点开展: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人,即拥有可预测行为且容易犯错的个体。在本书中,塞勒讲述了他将经济学从高高在上的“象牙塔”中带回现实的艰难之旅,其中的故事引人入胜,并且不乏诙谐幽默,彻底改变了我们对经济学、对自己以及对整个世界的看法。



传统经济学的假设前提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理性的经济人。



但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是购买闹钟、转售篮球门票,还是申请抵押贷款,我们都会存在某种偏见,所做出的决定与经济学家假设的标准理性模型相去甚远。



换句话说,我们的行为并不理性,甚至在传统经济学家看来是“错误”的。更重要的是,这种“错误”的行为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而关于人类行为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出了更好的决定,也促使政府制定出更有效的政策。



本书点缀着塞勒与传统经济学思想激烈交锋的有趣故事,以独特的方式探索了人类深层次的弱点。当经济学遇到心理学,碰撞出的火花将对个人、管理者和决策者产生深远和富有启发性的影响。



02

《助推》

[美] 理查德·塞勒, 卡斯·桑斯坦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本书

什么事情我们做起来既耗时又费心?是做出大大小小的决策。但是,我们往往深陷难以计数的偏见和非理性中,做出荒谬的判断。



通过本书,你将了解什么是助推,以及助推如何能够帮助我们提升智慧,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这本书凝聚了塞勒和桑斯坦的研究成果,塞勒也不愧诺奖的肯定——“通过探究有限理性、社会偏好以及自我控制的缺失,他演示出这些人类特性如何系统性地影响了个人决定以及市场结果”。



几乎人人都会存在思维偏误,我们倾向于相信那些与我们的信念一致的事情,拒绝相信那些不一致的。



比如很多人相信吃维生素C能预防感冒,于是我们往往会一直注意那些吃了维生素C并且没有生病的人,而忽略那些既没吃维生素C也没有感冒的人。但这个巨变的世界,我们需要修正自己的思维偏误。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和卡斯·桑斯坦共同提出了“助推”,旨在不需要强制性手段的情况下,巧妙地引导人们做出更理性的思考与选择。其实生活中的助推无处不在:它是马路中间的一条白线,所有车辆秩序前行;当我们希望孩子把一堆衣服收拾整齐时,它就是一个明显的眼色。助推本质上是一种引导的行为或者鼓励的方式。



全书共分五个部分:



第1-5章分析了如何用助推来克服偏见与谬误。靠直觉思维,难免会做出错误选择,如吸烟、肥胖等等都是这种偏见与谬误导致的结果。得克萨斯存在的在高速公路上乱丢垃圾的现象通过“不要给得克萨斯抹黑”为中心的公益宣传助推而得以消除。



第6-9章“探索如何更好地省钱、投资和借贷”,即家庭理财方法,直觉思维导致许多人“今朝有酒今朝醉”,不关心养老问题。塞勒建议:第一,为储蓄计划设计自动登记的方式;第二,“明天储蓄更多”。这就是要在传统的社会养老之外助推人们更多地进行储蓄。在讨论了参与一项保险计划并决定投资多少钱之后,又讨论如何进行投资,以及如何设计更好的信贷方案,如何打造更为人性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10-12章讨论如何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包括面对政府针对人们的医疗健康问题提供的复杂选择体系,人们应该如何做出选择;如何提高器官移植中的捐赠比例;如何为健康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例如环境保护。



第13-15章分析在许多没有多少自由的领域,如教育、医疗、婚姻中如何通过制度改进创造更多的自由。



第16-18章可以看作总结,介绍了一些小的助推,提出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助推,但要警惕恶意的助推行为和助推者,并建议把助推作为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以外的第三条道路。



03

《赢家的诅咒》

[美] 理查德·塞勒, 卡斯·桑斯坦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本书

本书深入探讨了经济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各种反常现象,用简明易懂、极具挑战性且很有趣的实验与案例,来阐述生活中的一些反常现象:



- 拍卖竞标的赢家往往不能实现预期的收益,甚至会遭受损失,这就是“赢家的诅咒”现象

- 放弃一项物品损失的效用,会大于获得它带来的效用,这就是“损失趋避”现象

- 一个赌徒在输了一整天后,会孤注一掷,将赌资押在胜算最小(赔率最大)的目标上

- 当一个人突然获得一笔小钱时,他通常会马上花掉它

- 当他获得了一大笔意外之财时,却往往会存起来

- 一个足球迷最多会支付200美元买一张球赛门票,但当他准备出售这张票时,他却想卖到400美元以上



据此,行为经济学大师理查德·塞勒剖析了这些不理性决策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同时对最后通牒博弈、禀赋效应、偏好反转、损失趋避、现状偏误等诸多领域中的行为经济学现象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将行为经济学与金融学的相关研究深入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启发读者的思考,在个人消费、企业营销与投资理财等方面获得更多的收益。



6种关于违背传统经济学规律的人类思维:



- 赢家的诅咒:在竞价中获得胜利的赢家出价往往会超出商品的实际价值,从而给赢家带来损失,赢了反而是输家

- 禀赋效应:人们对自属于自己的东西总是估值过高,自己的东西总是比别人的更好

- 心理账户:人们会给钱的来源分类,对于意外之财倾向于花掉,对自劳动所得倾向于储蓄投资,对于较少的钱会花掉,对于较多的钱会存储起来

- 概率偏差:人们对小概率抱有期待,而对大概率期待值较低

- 回归定律:股票的价格长期看来有规律可循,尽管股价会有很大的波动,但是最后总是向它的均值回归

- 日历效应:人们倾向于在年底调整自己的投资计划



04

《重新思考》

[美] 亚当·格兰特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本书

丹尼尔·卡尼曼、比尔·盖茨联袂推荐、美亚畅销书榜超12个月、沃顿商学院教授把15年实证研究提炼成好懂的案例,应对剧变,终身成长。



智力通常被视为思考和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但在如今瞬息万变的世界中,重新思考和忘却已知可能才是最重要的技能。



全球形势和政治的急剧变化,迫使很多人不得不重新评估自己的观念和决策。然而,我们仍然喜欢待在确信的舒适区,拒绝怀疑带来的不适。我们更偏爱让我们感觉良好的观点,胜过那些需要艰难思索的想法。对于很多问题来说,智力并不是解药,甚至可能成为一种诅咒。越是聪明的人,就越容易对自身的局限视而不见。



在本书中,沃顿商学院的明星教授、畅销书作者亚当·格兰特提供了大胆的论点和严谨的证据,向我们展示了如何拥抱犯错的喜悦;如何鼓励他人重新思考诸多广泛的议题,比如种族歧视、气候变化等等;如何打造有利于激发重新思考的学校、工作场所和终身学习者社区。你将了解到:一位辩论世界冠军是如何赢得争论的,一个黑人音乐家是如何说服白人放弃种族仇恨的,一个疫苗“耳语者”又是如何说服反疫苗人士同意为孩子接种疫苗的。《重新思考》希望能够令你摒弃陈腐观点,不再固守愚念,珍视思维的可塑性、保持谦逊和好奇心。



五个辩论和谈判的要点:



- 寻找双方的共同点

- 支持自己论点的理由要少而精

- 少进行战斗式的攻防,要表现得谦虚、真诚

- 多提问,对于对方的立场和双方能够达成一致的点,要表现出科学家式的好奇

- 可以谈一谈对自己整个辩论过程的感受



05

《离经叛道: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如何改变世界 》

[美] 亚当·格兰特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本书

那些格格不入的反叛分子,那些惹是生非的家伙,如同方孔里的圆钉一样是些异类,总是异想天开。



他们不满条条框框,从不墨守成规。



你尽可以支持或反对他们,可以赞美或中伤他们,但你唯一不能做的就是忽视他们。



因为他们改变了局面,他们推动了人类进步。虽然有些人视他们为疯子,我们却称其为天才。因为那些妄想改变世界的人,正在改变世界。



如果当初为数不多的那几个人没有听从内心的反叛直觉,美国或许根本不存在,个人电脑可能还未普及,我们大概还坚信太阳是绕着地球转的。



人们习惯性地认为,只有一些人会产生重大影响,大多数人终将平庸。然而,那些打破常规、改变世界的人其实和你我并没有太大不同。林肯并非生来更具创新精神,也并非更有勇气应对争议。正如思想家杜波依斯所评论:“他是你们中的一员,但他成为了亚伯拉罕·林肯。”



由此可见,离经叛道不是一种天生的特质,而是一种有意识的选择。影响世界也并非少数人才能达成的成就,关键在于当我们勇于创新时,我们是否兼具谋略。



- 如何才能减少预测失误,把赌注押在真正有潜力的想法上?

- 说给谁听、如何说,才能得到更多的支持而非惩罚?

- 什么时候是行动的很好时机?

- 如何在敌方阵营中培养盟友?以及,该怎样管控自身的疑虑和恐惧,又该怎样打破周围人的冷漠?



一群有趣、有胆、有谋的创新者,在作者的旁征博引中纷纷登场。希望他们的故事和作者与众不同的观点,能激励更多人在离经叛道的路上,妄想不灭,有勇有谋。



06

《不完美决策》

[美] 亚当·格兰特,马克斯·巴泽曼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本书

我们每天都要做大量的决策,如果总是设定过高的预期目标,就容易陷入完美主义的陷阱,苛责自己和他人,造成情绪内耗。著名行为决策专家马克斯·巴泽曼在研究了无数案例后,认为重要的不是直接达成最优结果,而是通过每一个微小的行动和进步,不断接近最优解,从而提升我们的决策水平和决策效率。



《不完美决策》给出了一套更聪明、更高效的行动框架帮助我们每个人最大限度地提升快乐,最小化痛苦,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心智能量下,尽可能做出好的决策,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更大的满足感。一步一个脚印,在每一个日常中踏实向前,通过每一个微小的进步,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避开完美主义的陷阱:



- 多花时间反思:如果不能进行更具有全局性的思考,我们为自己和全世界创造价值的能力将大幅缩水

- 专注于价值创造

- 保持诚实与正直



07

《思考快与慢》

[美] 丹尼尔·卡尼曼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本书

社会思想的一部里程碑式著作,《纽约时报》和《经济学人》的年度十佳图书榜。《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前20名。



在书中,卡尼曼会带领我们体验一次思维的创新之旅。他认为,我们的大脑有快与慢两种作决定的方式。



常用的无意识的“系统1”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作出判断,它见闻广博,使我们能够迅速对眼前的情况作出反应。但系统1也很容易上当,它固守“眼见即为事实”的原则,任由损失厌恶和乐观偏见之类的错觉引导我们作出错误的选择。



有意识的“系统2”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作出决定,它比较慢,不容易出错,但它很懒惰,经常走捷径,直接采纳系统1的直觉型判断结果。



为了使读者真切体会到系统1和系统2这两个主角的特点,卡尼曼介绍了很多经典有趣的行为实验,指出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相信自己的直觉,什么时候不能相信;指导我们如何在商场、职场和个人生活中作出更好的选择,以及如何运用不同技巧来避免那些常常使我们陷入麻烦的思维失误。



如果拥有一份东西,人们就会考虑“放弃”这个东西时的痛苦;如果还没有拥有,那考虑的是“得到”这个东西的乐趣。因为存在损失厌恶,所以两者的价值就不相等,即放弃的痛苦比得到的快乐更深刻。



大脑机制引起的心理学效应:



- 光环效应,你长的这么好看,说什么都对

- 框架效应,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

- 锚定效应,来自内心深处的误判



08

《噪声》

[美] 丹尼尔·卡尼曼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本书

诺奖得主、《思考,快与慢》作者新书教你做聪明的决策者



- 如果你是投资人:认识噪声,可以让你避开未曾留意的投资陷阱

- 如果你是管理者:减少噪声,可以让你提升决策品质和管理水平

- 如果你是主持人:远离噪声,可以让你拥有一个更成功的工作方法论



我们每天的生活中,几乎都会遇到各种类型的噪声,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声的途径和源头越来越多,打开微信朋友圈,几乎每天都能在各种自媒体看到噪声。而每一个决策系统中,也都有各种各样的噪声。比如说保险理赔、犯罪判罚、体育比赛中的裁判、工作面试等等。



卡尼曼把噪声分为三类:



- 程度噪声:有些法官对某类案件判决更加严厉

- 场景噪声:法官的判决会根据不同精神状况出现变化

- 模式噪声:法官的判决,基于不同的世界观而判罚不同



减少噪声的6个方式:



- 判断的目的在于准确性,而不在于个性化表达

- 使用系统性思维,采用外部视角审视个案

- 对判断进行结构化,将其分解成几个独立的任务

- 抵制不成熟的直接

- 获取多位判断者的独立判断,然后再考虑汇总这些判断

- 用相对判断和相对量尺更好



09

《稀缺 》

[美] 塞德希尔·穆来纳森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本书

- 个人如何才能摆脱财务困境?

- 组织如何才能重获时间?

- 社会又如何才能帮助穷人?



在长期研究穷人和扶贫的过程中,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发现他和穷人的焦虑竟然类似:穷人缺钱,他缺时间。在这一现象基础上,他与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德·沙菲尔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室研究和现实调查,却发现了一个存在于世人中间的惊人真相:穷困之人会永远缺钱,而忙碌之人会永远缺时间。



但是,进一步的研究证实:这些都是表面现象。因为即便是给穷人一笔钱,给拖延症患者一些时间,他们也无法变得富足和有效率。



为什么稀缺心态,会让我们无法摆脱稀缺?



因为处于稀缺中的人,其心智容量和认知能力会受到很大限制,从而导致其习惯于应付匮乏的行为模式。



在长期性的资源(钱、时间)稀缺中,人们已经形成了“管窥”之见,只能看到“管子”之中的事物,虽然这有可能为我们带来“专注红利”(短期的富裕或效率)。



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专心致志”反而会让我们产生“权衡式思维”,不断增加我们的带宽负担——当1元钱的价值在穷人与富人之间产生了巨大差异时,当印度金奈的街头小贩们陷入了无止境的借贷压力时,当每个人都处在多任务处理的“杂耍”状态中时……



稀缺就会俘获我们的大脑,渐渐让我们失去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变得更加愚笨和冲动。



本书旨在揭示稀缺心态的各种复杂成因,并提出以“余闲”牵制稀缺的应对之法。个人如何才能摆脱财务困境,组织如何才能重获时间,而社会又如何才能帮助穷人?



只有对“带宽”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我们才有可能从稀缺走向富足。



10

《行为设计学:打造峰值体验》

[美] 奇普·希思,丹·希思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本书

用心理学的小技巧去设计一个东西往好的方向引导用户行为。



- 如何制造让用户“上瘾”的产品?

- 如何激励员工更好地工作?

- 如何给孩子受益终身的思维方式?

- 如何影响、说服和改变他人?

体验经济时代,除了产品和服务,人们更关注情感体验和自我实现。



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研究,人们对一段经历的感受取决于两个时刻:“峰值”(最好或最坏的时刻)和“结尾”。希思兄弟认为这还不够全面,其实所有节点时刻都会给人留下记忆。找准并精心设计这些时刻,我们就能轻松掌控情感乃至行为。



纵观零售、医疗、航空、酒店、教育、公共服务等领域,那些令人愉快的时刻多由以下4种因素构成:



- 欣喜:来自大脑专注、享受、干劲儿十足的感觉

- 认知:当人们恍然意识到自己的能或不能时,那种醒悟、厌恶、心碎、狂喜的情绪,会铭记终生

- 荣耀:在展现勇气、获得认可、战胜挑战的一刹那,人们内心会自发产生一种骄傲和自豪感

- 连接:和他人一起经历痛苦、实现目标时,人们会感觉彼此关系更进一步



当我们面对生命中的转变、里程碑时刻和低谷事件时,会本能地渴望关注和重视。这也是体验设计者最值得用心投资的节点,是搭建信任、尊重、责任和忠诚度的最佳时机。结合以上4种体验,凸显转变时刻,纪念里程碑事件,填平低谷感受,就抓住了体验思维的核心。



对于从事产品设计、新媒体运营、创意营销、商业管理和客户服务的人来说,这些时刻往往决定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合作意愿和品牌忠诚度;对于父母和老师来说,这些时刻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影响一生的启示。



这是一本套路满满的书,里面有很多有趣、真实的故事。要知道,希思兄弟逻辑严密,技术含量和思维密集度非常高。如果他们两个研究“体验设计”,那基本上目前学术界所知道的,你能知道的,都在这里了。


11

《行为设计学:让创意更有黏性》

[美] 奇普·希思,丹·希思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本书

产品越来越化,销售越来越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惨烈,对很多企业来说,我们并不缺活动,但是活动做得多了,效果越来越差,消费者越来越没有信心,员工越来越疲惫。你缺的不是活动而是创意!



硅谷创业者和投资人都在学习“行为设计”。罗振宇在2017年年会上说过:“所有创业家和投资人都应该学习行为设计。”行为设计对商业的影响和其带来的潜在收益,值得所有创业者和投资人学习。



揭秘创意背后的情感引力和逻辑说服力,一本书帮你创意“粘在”他人头脑里



- 简单:提炼核心,精准表达

- 意外:制造惊喜,吸引并维持注意力

- 具体:化抽象为具象,有助记忆

- 可信:强化细节,更易相信

- 情感:同理心联结,休戚相关

- 故事:影响别人,促成改变



让创意产生黏性,而让创意产生黏性的两个步骤是:第一步,找到核心;第二步,借助六大原则检查表转换核心。



写文章突出核心的方法:



- 挖出导语,把核心直接放在最前面

- 借用类比,使读者印象深刻,牢记于心

- 加入具体并有几分意外的结果



12

《行为设计学:零成本改变》

[美] 奇普·希思,丹·希思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本书

什么是行为设计?斯坦福大学B·J·福格提出的前沿心理学理论,创业圈、投资圈人士纷纷推崇,福格的多位学生更是用这套理念自主创业,成为了百万富翁。



行为设计基于对人类思维习惯的研究,间接地设计干扰,影响行为和决策。习惯改变、用户体验、广告创意、产品设计、员工管理……都离不开设计。



如何设计轻松而的改变?



《零成本改变》基于各种改变难题,为改变者提供了一系列思考逻辑和设计思路。在所有成功的改变中,有3个要素必不可少:理智、情感和情境。



- 理智:给予明确的指示,人们才知道怎么行动

- 情感:找到感觉,缩小改变幅度,设计激励,人们就会改变

- 情境:人的问题,常常是情境问题,改变环境,设立行动触发机制,培养习惯,召集同伴,改变就容易些



这是一本突破认知,集心理学、行为经济学、行为设计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的经典著作。作为知名的行为心理学家,希思兄弟非常善于洞悉人类心理的底层规律。改变未必容易,但这套逻辑起码能让人看清问题、找到对策。



行为设计时代已经到来,要想达成心愿、改变行为、影响他人,每个人都该学点儿行为设计。



13

《行为设计学:掌控关键决策》

[美] 奇普·希思,丹·希思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本书

揭秘决策背后的动机和思维漏洞,一本书帮你搞定“选择恐惧症”。



在这本书中,你将看到:

- 同样的问题,不同的选项设计如何改变了决策

- 简单问句如何助你突破选择盲点

- 事关群体的决策,如何将伤害减到*低

- 若判断有误,中途如何调整挽回局面



行为设计基于对人类思维习惯的研究,间接地设计干扰,影响行为和决策。习惯改变、用户体验、广告创意、产品设计、员工管理……都离不开设计。



如何掌控关键决策?



每个人都有难以做出选择的时候, “要工作还是考研?”“方案A还是方案B?”“公立幼儿园还是私立早教班?”

企业也有面临抉择的时刻,“品牌定位是高端还是平价?”“业务线应该增加还是削减?”“裁员还是降薪?”

面对客户,产品经理也会拿不准主意,“哪种营销策略能提升转化率?”“包装用什么颜色可能提升购买率?”“4个主要功能还是9个全面功能?”

……



选择各有优劣,人们往往在利与弊之间摇摆不定,结果自然难以抉择。一次难以选择,次次难以选择。遇到同类问题,又会再次遇到决策瓶颈。



本书根据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得出了一系列影响我们决策的动机和陷阱。从人的行为心理出发,作者深入分析了人们的决策心理误区,并提供了大量的心理案例,以帮助各方——无论是自己做决策,还是通过行为设计促使他人做决策,形成准确的自我认知,在生活和工作中创造更好的决策。


- 点击下方关键词,看更多主题书单 -
 
教练技术领|导力自我认知分析决策乐观坚韧人生使命企业战略职场情商管理者健康组织学习力胜任力成长性思维心理学沟通谈判哲学读物职场能力教练式思维敏捷组织前瞻未来结构化思维和表达经济学数字化转型 | 年度成长新任管理者反内卷提高逆商高效学习正念提升洞见创业者|创新思维|心智成长领|导者商业经典组织韧性德鲁克稻盛和夫2022领|导者OKR思维|重塑思维 |反思和复盘 |管理者 |高绩效团队 | 管理学英文原版 | 社交效能  | 领-导-者意识进化 | 自我探索 | 领|导者意识 | 非职权影响力 | 预见未来组织变革 | 股权设计 | 吉姆·柯林斯 | HR到OD | 人文社科 | 艾·里斯 | 曼弗雷德 | 明智决策 |科普经典 | 创业者2022新书 |领导力2022新书  | 职场精进 | 《福布斯》推荐 | 倾听的艺术| 职场女性 | 沃伦·本尼斯 | 约翰·阿代尔 | 约翰•麦克斯韦尔 | 觉醒商业 | 企业家经典 | CEO管理思想 |马歇尔·戈德史密斯|价值投资提问的艺从战略到组织 |商业传奇 | 约翰·科特 | 商业管理新书 | 成人发展理论内驱力

上一篇:书单 | 激发内在动机,撬动组织内驱力(泰普洛98期)
下一篇:书单 | 华章管理经典:从泰勒到詹姆斯.马奇,聆听15位管理大师(泰普洛1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