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活动报名
详解美国使命专家《真实使命》,链接个人和组织的深层智慧
| 前  言 |

在《发现个人使命》一文中,我们提到“对于盲目的船来说,所有的风向都是逆风。而一个人生命中的最大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时,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发现使命,对个人和组织来说,都至关重要。

而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最大的问题不是找不到使命,而是找到的使命宛如空中楼阁,或来自最高层领导的大脑,或来自短期工作坊的流程化产品。这样的使命,难以链接和激励到每一位员工。

美国使命专家、《真实使命》作者蒂姆·凯利,花了近30年时间,研究了使命问题,他提出了真实使命Ture Purpose:

- 企业究竟如何才能寻找到真实使命True Purpose?
- 为什么说组织使命的描述,不应该让人称赞逻辑清晰,而是让人心动不已?
- 为什么说企业在探寻组织使命前,必须帮员工个人先找到使命?
- 如何让个人和组织使命同频共振?
- 如何将其转化为持续有效的策略和行动、发挥价值?
- 何时是探索组织使命的最佳时机?

这一系列问题,我们都将在本篇作答。近日,泰普洛领导力邀请到前花旗集团管理咨询董事长兼总经理、全球CEO发展机构伟事达私董会2016年最佳总裁教练、中国首位女性领越领导力Certified Master陈文芳老师,作客泰普洛直播间,分享关于探索组织真实使命、链接个人和组织深层次智慧的心法。相信对企业和个人都会有所启发,以下敬请enjoy…

| 后台回复“真实使命”,看直播回放;文末有读书会福利,扫二维码参与|


| 全文共计5593字,预计7-9分钟 |


Part 1
从人生使命到组织使命,真实的使命是自下而上,是细流汇聚的洪流

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探索企业的组织使命,已成为企业战略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各大机构,纷纷把探寻企业的更高使命,作为主要课题深入研究。

光辉国际调研显示:有清晰使命的企业业绩,以12:1超出同行平均水平,以15:1超出市场平均水平,员工敬业度高达90%,55%的消费者愿意为更高使命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承受更高价格。

1. 区分:Purpose VS. Mission VS. Vision

在这些新的研究报告中,“使命Purpose”常被使用,但这个词又与我们熟悉的vision和mission容易混淆。因此,我们必须先辨明它们的内涵,厘清三者的关系:

Mission,是企业所能提供的服务、产品与价值所在(what do we do);

Vision,是对企业能达到的未来最理想图景的描绘(what do we inspire to do);

Purpose,则是企业行事的出发点与立足点,清楚地表达组织为何存在、为何要追求更高的事业(why do we do what we do)。如腾讯“科技向善”,谷歌“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都能访问并从中受益”,爱彼迎“构建一个‘家在四方’的世界”。

由此可见,Purpose是企业的底层引擎,外化为Mission,并塑造了愿景Vision。Mission和Purpose,都可以约定成俗地中文翻译成“使命”,其内涵是不同的。如下图所示:


源自哈佛商业评论

2. 找到组织使命的前提,是先发现个人使命

研究证明,组织的使命,构建在个人的使命之上,
而非人们常说的“个人服从组织”。

全球领导力领先课程“领越领导力”创始人詹姆斯.库泽斯和巴里.波斯纳,调研了明确价值观对工作投入程度的影响。

下图以个人价值观明确程度为横坐标,以组织价值观明确程度为纵坐标,四个象限的数字表示员工工作投入程度,即敬业度。



有趣的是,当组织价值观清晰,而个人价值观模糊时,员工敬业度只有4.87;而当个人价值观清晰而组织价值观模糊时,员工敬业度高达6.12,与两个价值观皆清晰的敬业度相差无几。

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个人使命的清晰程度,决定了员工价值取向的坚定性。这种坚定性,在工作场合显现为敬业度。因此,当我们在创造组织使命时,必须先帮助人们找到个人使命。

组织的真实使命,存在于全体员工最深的共同需求,需要用同理心去感受,去倾听,去对话。

3. 真实的使命,是自下而上,是细流汇聚的洪流

我曾服务过的一家教育机构,已有近30年的发展历程,习惯于原来的套路,试过很多方法,如企业文化宣讲,希望唤醒员工的积极性,都很难重整旗鼓。

通过对其员工深入一对一访谈,我们发现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为社会做贡献的愿心,这就构成这家教育机构更高的组织使命:让高质量的教育,普照所有人群。

后来,就诞生了培训贫困地区师资的计划,还有提供让人们负担得起高质量教育的项目。大家上下同心,拧着一股绳,一路向前。

因此,真实的使命,不是从领导层自上而下灌输给员工,而是反其道而行之。

先下探到每一位创始合伙人和员工的心中,看看公司使命如何和员工的人生使命同频共振,经过讨论、反馈, 筛选和整合,细流汇聚成奔腾的洪流,公司的组织使命就锚定在每个人的心中。

这不但需要花时间来磨合,更需要创始人的胸怀和智慧。这就是为什么蒂姆·凯利 真实使命的系统方法论,在帮助企业作使命探询时,需要3-6个月。

《重塑组织》作者弗雷德里克·莱卢,谈蒂姆.凯利的《真实的使命:发现与众不同的12条策略》


Part 2
如何判断是否为真实使命?真实使命的呈现,有四个面向和两个维度


蒂姆·凯利在《True Purpose》一书里说:

知晓使命的人,明白他们要去哪里,在做什么;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他们的生活重心,不再停留于满足需求、应对恐惧和寻求幸福,而是踏上了追求人生最大可能的满足、成功和意义的道路。

知晓使命,满足了每个人的深切渴望,即对意义的追求、对外界产生积极影响的需求、让他人感知到自己的存在和人生的愿望。

随着年纪渐长,人们留下某种遗产的愿望愈发强烈。而人能留下最好的遗产,便是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使命。


蒂姆.凯利《真实的使命:发现与众不同的12条策略》

每个人的使命,如钻石般有多个切面与维度,是你的心之向往,让你心神摇曳。接下来我们就详细来剖析,蒂姆所描述的四个面向和两个维度:

1. 真实使命的四个面向

蒂姆·凯利将人的真实使命,描述为四个面向:本质(Essence)、造福(Blessing)、大任(Mission)与讯息(Message)。

本质
是你与生俱来的真实品性,是“你”这一存在的核心。很多时候,你也许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而它却一直不断地向外辐射,为你身边的人所感知,比如:爱,喜悦,创造,利他等等。

造福
是你在互动时,对他人产生的正向影响,是你反复做的一些有益于世道人心之事。理想情况下,你的职业,是你造福的表现。如教练和老师帮助人提升自我,心理医生治愈心碎之人;而我自己就是帮助CEO及团队,释放出全然热情和无限的创造力,引领世界向善。

大任
是你追求的伟大事业。比如在地球上消除贫困,疗愈人们所有的痛苦,也可以是你的造福在更大范围上延伸。比如,蒂姆·凯利的造福是“我引领人们,到地球上的天堂”,而他的大任则是“我在地球上创建和展示天堂”。

你可能穷极一生,也无法完成大任,但是你仍会为之倾注极大热情,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讯息

是你想与世界或特定人群分享的智慧,是你所能传递的最深刻的真理。当你发出讯息时,你和讯息的接收人,都将为真理的力量所改变。

使命的这四个面向,就像是钻石的各个切面,让人们在活出使命的轨道上,不断熠熠发光。



2. 真实使命的两个维度:内在本质BE与外在行动DO

BE是使命的内在维度,是本质,要活出品质,首先要认识自我;DO是实现使命外在的积极行动,做出成绩。

在探索使命的道路上,BE(内在本质)是DO(外在行动)的根基。


没有这个根基时,我们忙碌一生,追逐流行的风口,拼命做生意、拼业绩,要更大更多更快;如此一来,只实践了DO维度,而忽略个人和组织内心真正的使命,往往只热闹一时。

BE是你与生俱来的品质,是你为何来地球走一遭的根本属性。不管你是否知晓,它总在那里辐射四周。不知晓“BE”,滋养“BE”,而被无尽的“DO”牵引的话,即所谓“忘记初心”。

只有当BE与DO融合时,为你的精神追求找到实践出口,你才能发掘你真正愿意付之生命的事业与使命,每天的生活也会充满喜悦、成就感和平衡的力量,获得长久的宁静和幸福。

在被蒂姆·凯利及其团队,在长达一年至一年半的引领和探索中,我和中国的五位伙伴都屡屡被自己的大任感动,觉得这便是此生一定要做的事——即“帮助个人和组织,与最深的智慧链接起来”。


本文作者陈文芳(左二)与蒂姆·凯利(右一)合影

不但是运用“最强大脑”,更是每时每处与“纯善之心”链接,汲取每个人本来就有的力量。最深的智慧一定是准备你、引领你圆满你的最终使命,你会不时在拐弯处不期而遇你所需要的资源和人脉。

Part 3
如何探索真实使命?共创组织使命的三条法则


组织使命的表述应当走感性路线。读完后,不是让大家称赞逻辑清晰,而是让人心动不已,热血澎湃,甚至热泪盈眶。这样的使命表述,才容易感染和影响更多人。

那么,企业应当如何探索自己的使命呢?结合蒂姆·凯利的著作《True Purpose》,我将使命探索路径总结为场域法、间接法与直接法。

1. 场域法:适合所有人,但可遇而不可求

大卫·R·霍金斯博士提出了能量层级的概念。

一个能量层级高的人,可影响几百万人,让他们进入一个开心、幸福的场域。当特蕾莎修女获得诺贝尔奖走进屋子的一瞬间,在场所有人心中都充满莫名的幸福感,她的出现让人们忘记任何杂念和怨恨。

在这种场域,你内在的喜悦和爱就会被焕发出来,从而清楚知道自己真正的使命。

场域法的好处是:适合任何人,放之四海皆准,需要缘分,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局限是:离开场域后,最强大脑会怀疑刚才的经历是否是真实的,或者即使锚定当时是知道自己的使命,却没有同样的热情去实践。

所以,对场域有依赖,而场域是可遇不可求的!

2. 间接法:通过提问,连点成线,链接高光时刻

间接法注重逻辑推导,通过大量的提问流程,来归纳总结出使命,半天至一天的工作坊可完成。这套流程具备两个关键步骤:

第一步,在不断尝试中,对阶段性形成的组织使命,进行调整优化;

第二步,找到最能引起员工共鸣的关键词,连点成线,形成使命,通常会链接企业的高光时刻去探索等等。这种方法需要教练与客户同在,善于捕捉客户重要的讯息,并且问对问题,操作性很强。




3. 直接法:深入挖掘,紧密焊接

直接法,是在自我(ego)与可信源头(trusted source)之间共舞,是蒂姆·凯利“真实的使命”的重头戏。

什么是自我?什么是可信源头?

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所有特征,如念头、情绪、个性、自我保护机制等,都属于自我的范畴。人建立与他人的联系、开拓事业、为人类造福,都要依靠自我来执行。

古人常说天人合一,这个“天”,便是创造和支撑我们生命的强大、可靠资源,即可信源头。自我提出开放性问题,如我的本质/祝福/大任是什么,从可信源头下载讯息,进行多次互动,得到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

可信源头分为三类:一是上帝、宇宙或中国人常说的“老天”;二是内在的灵魂、精神、佛性,能够告知你的使命或传达一些意想不到的智慧或直觉;三是外在机缘。

对于不信教、不相信灵魂存在的人来说,可将“生命的本源”(entelechy)作为可信源头。这个词,由亚里士多德所创,指的是有机体内在的、促使其完美地趋于成熟的生命力、成长和发展的冲动以及充分发挥潜能的本能。

它是你的一部分,类似于脑海中试不试冒出的批判或怀疑的念头。你可以相信它知晓你的使命,并能够与之沟通,来实现使命。

直接法是慢炖,需要时间和智慧来熬制

直接法是个慢炖的过程,疏通个人和组织机体已经打结的部分,植根于自我和可信源头的共舞partnership,在实践中,不断打磨形成习惯性的操作系统。

我在带私董会时发现,很多时候小组推出了最优方案,但案主却难付诸实践。症结在于案主内心深处有很多疑问与顾虑,固有的思维方式与观念束缚了他的手脚,让他难以前行。

这就需要直接法持续深入对治,达成上上下下的协调统一,知道真正的使命是什么,一步步该怎么做,开心、笃定地去做!这个驾驭的能力和系统,需要时间和智慧来熬制。

所以,用直接法来探询使命,对于个人来说需要两至三个月;对于组织来说,则是3-6个月的旅程。

井打得多深,树才能长得多茂盛!

如果说间接法是在平面上打造一间漂亮的房子,没有地基,可能随风飘扬;那么直接法便是深入地下,挖掘需要打榫头的地方,紧密焊接,用新的观念替换形成障碍的旧观念,用新的习惯替换旧的习惯,打穿梦想与实践之间的屏障,助你真正实现蜕变,自信地活在使命的道路上。

4. 组织使命探索的最佳时机

使命的探索,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商业环境瞬息万变,团队成员分分离离。每当团队和外界发生变化,都需要重新探索一下使命,审视其适应性。

使命的探索,讲究时机。公司/组织是有机体,也有自己的“BE”。忽略了这一点,通常高速增长的公司有做不完的DO,少有时间和空间,来探索使命。

而创业企业渡过生存期的时间点,和曾经高速增长的企业遭遇瓶颈期或被迫转型期,则是创始人、核心合伙人与员工共创组织使命的最佳时刻。

前者是一个相互碰撞与选择的时刻,如果大家一拍即合,这个团队将能够爆发核能般的创造力与凝聚力;后者则能帮助团队和组织调整方向和出发点,整装重新出发。



Part 4
从员工到领导层,从企业文化到商业价值,寻找使命究竟给企业带来了什么?


对员工来说,共创使命的过程,本身就能调动起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企业不再是依靠金字塔顶端最聪明的大脑,而是所有人一起动脑行动。

对领导层来说,在创造使命的过程中,领导层不仅用到了头脑,还用到了心,变得能够包容员工的多样性,也能保证纪律和规则。

从企业文化的塑造而言,共创使命为企业内部创造了一个如私董会般可以讲真话、充满信任的环境。日积月累,这种使命会融入到企业的意识和日程上,开会议事、决策雇人,都能够有所体现。

企业能够无限为员工提供创造、发挥的空间,留住员工的心。每一个员工产生了自豪感、成就感,每个经理人也成为了使命的代言人。研究证明,全然活在使命道路上的经理人,做出的决策,商业价值高于其他经理人。因为他做到了天人合一,不仅个人专注努力,也能在拐弯处不期而遇,获得各种资源支持。

从整体的商业生态圈来看,如果企业活在使命的轨道上,不但能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快乐度和创新性,也让客户愿意付出更高代价,来获取使命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对战略合作伙伴、利益相关者产生更强的吸引力,形成协作共赢的局面。



1. 海尔的人单合一双赢模式:人的价值最大化

海尔抓住“人的价值最大化”的根本,多次进行自我颠覆,
人单合一,全称“人单合一双赢模式”,成为物联网时代领军的生态品牌。

“人”即为员工,“单”即是市场目标,并不仅是狭义的订单,而是广义的用户需求。“人单合一”即让员工与用户融为一体。而“双赢”则体现为员工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员工成为了自主创新的主体。

由此形成企业与员工之间关系的一个新格局,即由原来员工听企业的,现在变成员工听用户的、企业听员工“为用户创新"的方案。

这种模式吸引多家全球一流生态合作方,持续建设场景品牌和生态品牌,让海尔构建起衣食住行康养医教等物联网的生态圈,为全球用户定制个性化的智慧生活。

2. 户外品牌 Patagonia 案例:从企业价值提升员工认同与顾客信赖

始于1973年的户外品牌Patagonia的使命是“用商业拯救我们的地球家园”,成立至今没有改过方向,渗透到公司做的每个决策中。

这个年销售额12亿美元的公司,利用可乐瓶的回收制成衣服,使用有机棉,回收旧衣服,维修衣服和装备,使用可追溯羽绒,一切指向地球资源的保护和再利用。

这使他们吸引到同频的员工来公司长期工作,而且是饱含热情、特别自豪地为公司工作。

这个浪潮,使得行业头部企业如宝洁/强生/联合利华等,都涌入探询使命的轨道上,因为消费者期望他们购买的产品和服务,是可以信赖的!



3、发现使命只是第一步,践行使命才是真正的开始

不管国内还是国外,创业企业都会扪心自问:“我们为什么存在?”“我们所为何来?”“因为我的存在,这个世界会有何不同?”。

在人群中,超级自律、无需外力推动直奔目标的人,在人群中只占3%—5%。因此,使命的诞生不代表任务完成,还需后续支撑,帮助其在真实商业环境中继续践行使命。

套用最近扶贫的一句话:扶贫扶上马,更需送一程。

在实际项目中,我们辅导企业共创出使命后,还会为它量身定做一套支持体系,与企业日常工作的日程和流程紧密融合,继续支持企业内化使命和外显愿景。

听凭“最强大脑”的驱使,追求更大更多更快,将带领远离真正的使命和生命的意义,而陷入每天单调无味、乏善可陈的磨损,最后导致迷茫和焦虑。

若时刻与“纯善之心”链接,每天快乐、扎实地一步步走,你会与你的真实使命所要呈现的愿景不期而遇!

作者简介

陈文芳
前花旗集团管理咨询董事长兼总经理/全球CEO发展机构伟事达私董会2016年最佳总裁教练/中国首位女性领越领导力Certified Master/身心灵合一的“真实的使命”倡导者&实践者

下面是福利的分割线

文芳老师将用线上读书思享会的形式

带领大家精读和讨论
蒂姆·凯利这部《True Purpose》
并深度分享她带领个人&企业探索真实使命的案例收获和心得体悟
如果你也认为
找到真实使命对自己和企业至关重要,
能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引擎;

如果你也希望员工的使命,
能与组织使命同频共振;

如果你正在为践行使命,
寻找持续有效的策略和行动;

如果你正在为探索使命寻找最佳时机…
请千万不要错过图片

为了保证讨论质量和深度
本次线上读书思享会
仅限位20人
长按二维码,立即抢位
▼▼▼

 
永远相信
美好的事情会发生
如有疑问,欢迎咨询
Ivana:18918323203(同微信)

| 版权说明 |
1、参考资料:
-文章主要来源:泰普洛领导力直播之陈文芳《真实使命:链接组织和个人的深层智慧》
2、内容编辑:泰普洛领导力Ivana张婷
3、如需转载,请加小编微信(invana),备注“转载”,进转载群;后台回复“转载”,看转载详情





了解更多领导力提升课程或一对一教练
欢迎联系我们

上海:张婷 Ivana    18918323203
北京:康燕 Karen    13701128510


上一篇:线下精品课 | 从正念到战略,全面领导力成长工作坊
下一篇:直播预告 | 如何用设计思维引领未来,寻找企业第二增长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