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洞见
人才盘点:真正的风险,不是“无人可用”,而是“用人失察”
许多企业,人才管理看似有章可循,实则暗藏风险。我们习惯于“凭感觉提拔、看资历判断”,以为领导者的直觉永远高于系统,结果往往是——优秀的人被忽视,有潜力的人被埋没,不合适的人占据关键岗位。

企业真正的风险,从来不是“无人可用”,而是“用人失察”。

稻盛和夫先生说过:“经营的本质,是通过人去实现梦想。”如何识别正确的人,将他们放到正确的位置上?其中重要的路径,就是构建起适合企业的人才盘点模式。

人才盘点对组织具有多维意义:辨识人才,全方位评价各级人才,让高潜浮出水面;实战练兵,能展示并提升管理者的识人用人水平;统一语言,不同管理者用同一把尺子评价人;战略链接,真正将人力资源与战略链接在一起。

本期,根据资深人才盘点专家夏老师在泰普洛直播《人才盘点的模式与实践》的精华编辑而成,一手干货,敬请enjoy:| 公众号主页回复“人才盘点”,看本次直播回放;欢迎与我们联系,了解人才盘点的系列案例和定制方案 |

| 全文共计4458字,预计6-8分钟 |
人才盘点:真正的风险,不是“无人可用”,而是“用人失察”
人才盘点:真正的风险,不是“无人可用”,而是“用人失察”
人才盘点的战略价值:
辨识人才-统一语言-战略链接

在今天,企业若要活下来,那么应对变化,是一种常态。面对外部的挑战,企业必须将每一个关于“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转化为“谁来做”的问题。先决定“谁”,再决定“什么”。

▶▷选错人,企业付出的代价巨大

中国市场很大、人数众多。但实际上人多,并不代表人才多;就算人才多,也不一定能准确识别。企业在选择人才时,82%都会犯错,尤其从中层经理提拔到高层C level时,会有更大比例的失误和失败。

人岗不匹配”,是很多组织在管理上的隐形杀手。岗位空缺也许只是阶段性成本,而错位的人才上岗,带来的却可能是战略方向的偏离、组织文化的稀释、甚至整个团队士气的坍塌。

如果选错一位Leader,其手下80%员工离职,都和他有关系。选错一个人,可能会让整个团队都有下滑的趋势。相关研究发现,员工离职后,从找新人到顺利上手,光是替换成本,就高达离职员工年薪的150%。如果离开的是管理人员,则代价更高。

正如稻盛和夫所言:“经营的本质,是通过人实现梦想。”对人的理解与洞察,是构筑企业竞争壁垒的第一步。

▶▷适合企业的人才盘点模式,能帮你正确“识人”、“用人”

选人用人是做企业的关键,要先人后事。选对了人,可以说一对百对;而选错了人,则会一败涂地。如何识别正确的人,并发挥他们的价值和作用?其中重要的路径,就是构建起适合企业的人才盘点模式。

人才盘点的全称,是组织与人才盘点(Orgnization and talent review),是对组织结构和人才进行系统管理的一种流程。

在该流程中,结合公司的发展战略,对组织架构、人员配比、人才绩效、关键岗位的招聘和继任计划、以及关键人才的识别、发展、晋升和激励等问题,进行深入充分的讨论,并制定具体详细的解决方案和行动计划,确保组织有高效的结构和适合的人才,以落实业务战略,实现可持续成长。

通过专业与系统的人才盘点,能精确地总结出员工的技能水平、知识水平、经验水平、绩效水平、工作态度等这些员工自身条件和工作成果之间的关系。


人才盘点:真正的风险,不是“无人可用”,而是“用人失察”

人才盘点不只是“排队、打分、贴标签”,而是为了帮助组织在关键岗位上“选对人、用好人、育未来”。它服务的不是一份表格,而是一个组织的战略愿景。

人才盘点对组织具有多维意义:辨识人才,全方位评价各级人才,让高潜浮出水面;实战练兵,展示并提升管理者的识人用人水平;统一语言,不同管理者用同一把尺子评价人;战略链接,真正将人力资源与战略链接在一起。

企业在组织变革和业务快速成长时期,尤其需要人才盘点,它能帮助企业确保关键岗位有合适的人才,支撑组织的变化和成长;而在稳定期,定期进行人才盘点,有助于企业保持对人才现状的清晰了解,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一个企业是否具备识别、发展和保留关键人才的能力,将决定它在未来是否能走得远、走得稳。人才盘点是基于组织战略来定义和识别,是为组织的“未来”而盘点。


人才盘点:真正的风险,不是“无人可用”,而是“用人失察”
人才盘点的三种核心模式:
测评校准、评价中心与述能盘点


 
人才盘点有多种模式,但无外乎两个核心维度:是谁在盘点,以及依据什么进行判断。

第一维度是“是谁”,在实际操作中,主要有三种视角:业务视角、专业视角、综合视角;第二维度是“依据什么做出判断”。这一维度也可分为三个阶段:基于感觉和印象、基于工具和方法基于人才洞察。以这两个维度交叉组合,可以得到“3×3”的九种盘点模式,如下图所示:

人才盘点:真正的风险,不是“无人可用”,而是“用人失察”
下面,我们将介绍测评校准、评价中心与述能盘点会,企业最值得学习和研究的三种模式。

▶▷模式一“测评校准”:关键不在于公式算法,而在于“开放的心态与信息的充分交流”

测评校准,是介于纯工具测评与领导主观判断之间的一种校正机制。其基本思路是将测评数据作为参考,但不盲目依赖;而是通过领导者参与讨论,对测评结果进行进一步修正。

在实际操作中,许多企业采取“权重融合法”:即将测评得分与领导判断分别赋予比例,综合得分。这种看似平衡,本质上却淡化了各自的优势。真正有效的校准,关键不在于公式算法,而在于“开放的心态与信息的充分交流”。

例如,在盘点销售队伍时,如果测评和领导意见一致,很多企业便草草定性为“明星人才”,不再深入探究。但真正有价值的讨论,应该进一步追问:“他为什么优秀?优秀的行为背后有什么心理动因?有哪些风险点和发展盲区?”

通过这种结构化的深度交流,才能为未来的用人、培养、发展提供具体方向。测评校准的目的,不是达成表面的一致,而是加深对人才的认识,实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在测评工具的推荐上,我们首推更符合中国管理者语言体系和文化的测评工具——CPI测评,是一个完全中国本土化的工具,从39个维度全面评估人冰山下的个性特质,对于企业选拔、评估和培养人才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点击此处了解更多CPI详情,欢迎试测申请

▶▷模式二“评价中心”:多维度整合,还原个体能力全景图

评价中心是一种典型的专业视角盘点方式。它通过多种工具与手段——如情境模拟、案例分析、结构化访谈、360度反馈等——从多个维度评估候选人,以期还原个体能力全景图。

与在线测评不同,评价中心更强调情境还原与行为观察,它不是仅靠问卷或模型打分,而是观察人在真实或模拟压力情境下的反应,从而判断其胜任力。

但这种方式也存在一个常见挑战:结果应用的“外包”风险。由于主导权在顾问,评价结果往往与企业内部领导者的用人逻辑脱节。要解决这个问题,最佳实践是将业务领导者与专业顾问共同纳入评估过程,不仅参与评价,也共同参与“后盘点阶段”的用人决策与发展计划设计。

换言之,最有效的方式不是“专业外包”,而是“专业共建”。通过融合业务视角与专业视角,才能在识别人才的同时,也确保其被组织真正理解和有效使用。


人才盘点:真正的风险,不是“无人可用”,而是“用人失察”
| 公众号主页回复“人才盘点”,看本次直播回放;欢迎与我们联系,了解人才盘点的系列案例和定制方案 |

▶▷模式三“综合述能”:打破固有思维模式,帮助管理者提升自我认知和深度反思

在传统管理模式里,我们经常用述职会。“述职”的核心是“业绩”,是叙述一个阶段任务的完成情况及改进办法;而“述能”的核心是“能力”,是对自己过去一段时间的能力发展进行总结,并分析自己今后的发展趋势和如何持续提升。

述能会通常采用小组面试法,主要形式为:被评价者通过讲述具体事件,展示自己最近1~2年内的成长和取得的成就,并就所负责业务谈谈自己的业务洞察和规划。与此同时,多位评委根据被评价者的讲述内容进行“结构化提问”,并根据可评价的行为标准作出评价。

企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过去赖以生存的优势,大概率会转变为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过去的优势会导致员工思维模式固化,习惯性地用熟悉的视角和方式看待新问题。

此时,开展“述能会”,能帮助企业从第三方视角深入地挖掘员工潜力方面的优劣势,帮助管理者增强自我认知和反思,提升自身识人用人能力,从而带来整个团队的长远发展。

当然,上诉三种模式并非“万能公式”,企业人才盘点,需要超越表面,站在更高的视角去审视整个情况。每一种人才盘点模式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不同模式适用于不同阶段和组织类型,关键是找到适合组织当前发展水平的方法。


人才盘点:真正的风险,不是“无人可用”,而是“用人失察”
企业做好人才盘点,有五大关键成功要素

人才盘点:真正的风险,不是“无人可用”,而是“用人失察”

▶▷第一:准确可靠

正如彼得·德鲁克所说:“如果你无法衡量它,就无法管理它。”评价的精准度直接影响到用人的成效。只有真正识别出高潜人才并加以重用,发现短板及时调整,才能推动组织稳健发展。评价的准确性,是后续所有工作的基石。

▶▷第二:领导共识
人才盘点不是走形式流程,其核心在于凝聚高层管理者对人才的洞察共识并以此驱动业务发展。领导层的认可至关重要——即使评价本身精准,若得不到领导层的认同,其价值也将大打折扣。这种共识的建立,也反映了一个组织对专业价值的尊重程度。

▶▷第三:能力内化
人才盘点能力必须深植企业文化和流程中。只有当人力资源团队真正掌握评价工具与理念,并通过持续的教育影响管理层,人才盘点才能持续发挥作用。谷歌的人才发展体系体现了这一点:通过不断培训HR和管理者,建立系统化的测评机制,使识人用人变成组织的“基因”。能力内化,是确保盘点工作持续有效的根本保障。

▶▷第四:业务密联


人才盘点不能脱离业务实际,否则评价就会流于表面。例如,评估某人高乐群性但低乐观性,必须结合业务场景来理解其影响。这类具体问题,只有紧密结合业务语言和需求,盘点结果才能获得领导层的认可和支持。

▶▷第五:发展导向

人才盘点不仅是识别,更是推动成长的工具。优秀的盘点机制应激励员工看到自我提升的路径和价值,否则很难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人才盘点应注重激发员工参与的价值感和发展动力,让参与者在盘点过程中感受到价值、获得发展反馈或机会,是提升其投入度和盘点效果的关键。


人才盘点:真正的风险,不是“无人可用”,而是“用人失察”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一个企业最大的护城河不是战略、也不是产品,而是能否持续识人、育人、用人。

正如奈飞联合创始人里德·哈斯廷斯所说:“伟大的企业不是因为拥有优秀的人,而是因为有持续塑造优秀的人才体系。”

| 公众号主页回复“人才盘点”,看本次直播回放;欢迎与我们联系,了解人才盘点的系列案例和定制方案 |企业真正的危机从来不是“没人可用”,而是“用人失察”。欢迎了解泰普洛《人才盘点的模式与实践》系列课程:全面系统正宗的理论深度+快速get企业最佳实践和成功案例+涵盖285个关键知识点


▼▼▼
人才盘点:真正的风险,不是“无人可用”,而是“用人失察”
欢迎咨询,获取方案详情
Ivana:18918323203(同微信)
更多精品课系列,请点此
泰普洛领导力,成立于2002年,我们有多位资深实战的领导力教练,为企业提供顾问辅导、定制化培训、一对一教练等领导力陪跑服务。欢迎扫码,与我们联系
人才盘点:真正的风险,不是“无人可用”,而是“用人失察”
| 版权说明 |
- 内容编辑:泰普洛领导力Ivana张婷/李卓越
- 文章素材来源:泰普洛领导力直播《人才盘点的模式与实践》、泰普洛领导力《「先人后事」:让正确的人上车,坐在正确的位置上》
- 如需转载,请加工作人员微信 qyj9612,备注“转载”,进转载群;后台回复“转载”,看转载详情

上一篇:CPI知识课堂 | 人才数字化画像详解:从"经验假设"到"数据验证"
下一篇:CPI知识课堂 | 人才盘点中测评工具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