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联系我们
关于泰普洛
泰普洛领导力
泰普洛中国
泰普洛全球
泰普洛服务客户
联系我们
核心业务
领导力测评
高管教练
定制化内训
内部私董会
企业内训
合作与咨询
申请教练
业务咨询
观点/动态
领导力洞见
书单推荐
近期活动报名
活动回顾
+
关于泰普洛
泰普洛领导力
泰普洛中国
泰普洛全球
泰普洛服务客户
联系我们
+
核心业务
领导力测评
高管教练
定制化内训
内部私董会
企业内训
合作与咨询
合作与咨询
观点/动态
领导力洞见
书单推荐
近期活动报名
活动回顾
纳瓦尔的五种人生杠杆:用更少的力,成更大的事
在AI、资本与信息高速流动的世界里,人们普遍陷入一个悖论——
越努力,越焦虑
。无数人把日程表填满,组织用加速度运转来对抗不确定性。但我们收获的,不是前进的踏实感,而是焦虑和内卷。
在AI重构规则的不确定时代,旧地图已无法指引新大陆。手中的工具越多,内心的坐标却越模糊;连接世界的速度越快,连接自我的能力却越弱。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快的脚步,而是更高的视角。
硅谷“投资教父”纳瓦尔,在最近的访谈中,分享了他对于幸福、财富、学习和自我价值的洞见。他在访谈中反复提及:“
赢得游戏的目的,是摆脱游戏
。”我们不应被规则所束缚,而应掌握属于自己的规则,最终跳出“以力搏力”的循环。这不仅指商业竞争、财富积累,也指向内心幸福、自我实现。
它提醒我们:
真正的力量,从来不在盲目的奔跑中,而在清醒的选择里
;真正的成长,不是更娴熟地遵守规则,而是勇敢制定属于自己的规则;我们很难在同质化竞争中胜出,而是在
差异化创造中觉醒
。
基于纳瓦尔的洞见,我们提炼出五种“人生杠杆”:以短期痛苦换取长期自由的决断力,将错误转化为智慧的学习力,在数字洪流中守护注意力的定力,以独特性构筑护城河的创造力,以及在喧嚣中拥抱孤独的思考力。
这五种力量,构成一个由内而外的成长体系,让我们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确定性。本文适合每一位职场人阅读,敬请enjoy:| 本文末附3小时完整视频版;公众号主页回复“ 纳瓦尔 ”,获取6万字文字整理稿 |
| 全文共计4458字,预计3-4分钟 |
“杠杆”,是一个工程学概念,代表用更少的力撬动更大的结果。对个人而言,它意味着通过
思维、工具、关系或系统的设计,让有限的资源实现倍增效应。
在人生与事业的系统中,纳瓦尔认为有五种值得长期经营的杠杆:短期痛苦的杠杆、纠错的杠杆、注意力的杠杆、自我价值的杠杆以及孤独的杠杆;它们构成一个由内到外的成长机制,让个体在不确定环境中持续迭代。
短期痛苦的杠杆:
以当下的不适,撬动未来
我们的大脑总是习惯于逃避和放大痛苦,转向轻松和愉悦。但纳瓦尔提醒我们:“
如果在两个选择中犹豫不决,就选择短期更痛苦的那个。”
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曾做过一个“棉花糖实验”:让孩子们选择立即吃掉糖果,还是等待一段时间后得到双倍奖励。结果显示,那些能忍住立即吃的孩子,成年后在学业、工作和人际关系上表现普遍更好。这正是短期痛苦转化为长期收益的最好例证。
凡事容易的路,往往越走越窄;反而是那些带来不适的选择,成为通向未来的起点。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走到这样的十字路口,不知该选择风光无限却是通往错误终点的平坦大道,还是选择人迹罕至却是通往正确的崎岖小径。
这种内心的挣扎,在管理公司的过程中,会尤为强烈。因为CEO一旦做出错误的决定,后果会比普通人的严重数倍。然而,
你每做一次艰难而正确的决定,勇气就会增加一分。
杰出的领导者会直面痛苦。无眠的长夜,还有难以名状的“煎熬”,他们都曾经历。
亚马逊在成立初期,连续多年亏损,外界一度认为这是“烧钱换市场”的冒险。但贝索斯选择承受短期的阵痛,坚持把利润投入到物流和技术基础设施。事实证明,这些看似“痛苦”的决策,为亚马逊构筑了难以撼动的长期优势。
稻盛和夫说过:“痛苦是成长的入口。”当我们逃避眼前的困难,实际上是在透支未来的选择权;而当我们拥抱必要的不适,则是在为未来的自由投资。
短期痛苦本身就是一种杠杆。它能帮助我们跨过即时满足的陷阱,把短期的磨炼转化为长期的复利。每天做一件你害怕的小事;每周挑战一个让你感到不安的任务;每月突破一个自我设限的信念。
真正有价值的事物,都需要穿越一段不舒服的成长区。
纠错的杠杆:
快试错,快修正,快进步
在高压的职场环境,我们如履薄冰,对“失败”二字避之不及。一个判断错误,似乎都可能成为职业生涯的污点,甚至断送前程。恐惧犯错,常常让我们裹足不前,在无效竞争中内耗,难以真正突破自我。
但在纳瓦尔看来,
“所有的生命,所有的学习,都是试错和纠错的过程。每个知识创造体系都是通过纠正错误、做出猜测并修正错误来运作的。”
错误不是失败,而是信息。那些看似毁灭性的错误,恰恰可能是塑造非凡、赢得深层信任、奠定未来成功的基石。
查理·芒格曾提醒:真正聪明的人,会不断问自己“我可能错在哪?”反向思考让人避免陷入自我确认偏误,也为学习留出空间。
过错和失败在所难免。人无完人,再优秀的领导者也会犯错。杰出的领导者之所以能够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们避免犯错。事实上,他们乐于面对错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他们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
他们勇敢面对失败带来的各种可能性
。他们在不断的磨砺和失败中锤炼出了韧性,偶尔犯一些尴尬的错误,在耀眼的聚光灯下接受审视,一次又一次地修正,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个人成长亦如此。很多人卡在“完美起步”的幻觉中,迟迟不行动;而那些愿意先做后改的人,通过反馈不断提升。所谓成熟的行动力,不是一次到位,而是通过反复试验形成精进循环。
失败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确实应该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我们也应该自由地犯错。
在组织内部,纠错能力决定了组织的学习速度。领导者的责任,不是避免错误,而是建立让团队能快速识别、纠正、吸收错误的系统。
只要修正速度快于错误积累的速度,你就始终在前进。
注意力的杠杆:
在数字洪流中找回深度专注力
当今时代人类的注意力,已很大程度上从物理世界向数字世界发生了转移,这深刻改变了我们的诸多生活方式,包括如何思考、行动、交流、工作和娱乐等等。
回顾几十年前,我们获取新闻资讯的途径仅有1-2个,我们主要与自己身边的人互动。那时,我们大脑的放松时间远比现在多,因为可随时支配的刺激源要少得多。
但在今天,我们主要通过电子屏幕参与活动、获取资讯和进行社交互动。无休止的外部刺激洪流,几乎彻底消除了我们独自冥思的体验,导致精神熵增。在信息过载的今天,注意力已成为最稀缺的资源。
我们常常认为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但纳瓦尔提出了更深刻的见解:
“时间本身也没那么重要,因为很多时间可能会被浪费,因为你没有真正活在当下,没有集中注意力。”
很多人每天花数小时浏览新闻和短视频,但真正沉淀的价值微乎其微。金钱买不来时间,时间也不等于专注。只有那些全神贯注、完全投入的时刻,才真正属于我们。
长期专注于少数重要事物带来的收益,远大于分散精力于众多琐事。
微软CEO萨提亚·纳得拉上任后,提出“少即是多”的改革思路。他砍掉低效业务,把公司的注意力集中在云计算与AI核心领域。短短几年,微软重回全球最有价值企业之列。萨提亚在内部信中写道:“我们最大的挑战,不是缺少资源,而是注意力被分散。”
对个人而言,注意力的杠杆,同样决定长期产出。如果一个人每天分散在碎片化事务中,即使勤奋也难以积累深度。
提升注意力的关键,不在于意志力,而在于管理机制。
我们的手机每天24小时源源不断地为我们提供资讯,它们霸占我们的注意力,刺激我们的物欲,使我们无暇关照自己内心的思想和感受。所以,我们要学会取舍,只保留高质量渠道,让大脑从被动反应转为主动聚焦。
同时,我们要清楚自己在试图完成什么。清晰的长期目标提供了一条途径,可以让一个人持久地体验心流。明确当天最重要的1-2项目标,当方向清楚,注意力会自然集中。
对领导者而言,注意力的管理就是战略选择。企业的注意力分布决定资源分布,资源分布决定未来方向。把有限的注意力集中在少数高价值目标上,是实现杠杆效应的关键。
自我价值的杠杆:
以独特性,构筑人生护城河
在一个竞争激烈的AI时代,纳瓦尔提出了“
产品化自己
”的理念:
“没人能在成为你自己这件事上打败你。”
所谓“产品化自己”,是把个人独特的优势、热情与经验,转化为可以放大和复利的价值。它不是顺从市场的被动模仿,而是主动把自我差异打磨成独一无二的护城河。
“产品化自己”,不仅是外界对个体的认可,更是个体自我实现的重要方式。机器可以高效处理重复性任务,但无法替代人类的个性化服务。通过产品化自己,个体能够将自身的独特性、专业能力和价值观传递给外界,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对于个体而言,产品化的过程意味着
找到那件别人觉得艰辛,而自己却能乐在其中的事。
找到对你来说感觉像玩耍,但在别人看来像工作的事。对他们来说这是工作,但对你来说这就像玩耍,不是工作。所以你会超越他们,因为你毫不费力地做这件事,你是为了乐趣而做,而他们是为了工作,为了某种附带结果而做。
你越是从事与自身天赋和热情契合的事,所面临的竞争就越小。通过做最真实的自己,你便能跳出同质化竞争的泥潭。
对企业领导者而言,这一杠杆意味着要
引导团队形成差异化能力
——不是在价格上竞争,而是在认知与体系上建立壁垒。企业的独特性来源于思维模式、决策逻辑与组织文化的差异。
查理·芒格曾说:“最值得的投资,是投资自己。”在职业与商业环境中,个体要不断强化自身的认知能力、表达能力、决策判断力,让自身价值能够被系统化放大。
拥有自我价值的杠杆,意味着掌握了选择权——可以自由定义自己的职业路径,而非被动被市场定义。这样,我们不仅能够在信息洪流中脱颖而出,在职场和生活中掌握主动权,更能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成就。
孤独的杠杆:
在寂静中找
到自己,重建思考能力
许多人将孤独视为一种缺陷,等同于隔绝与无助。我们害怕独处,渴望通过社交与信息填充每一段空白。但是,孤独并非消极状态,而是保持清晰与判断的必要条件。
孤独其实是一种选择——
是从喧嚣中主动抽离,从他人期待中暂时退出,回归内心真实的时刻。
在信息洪流与社交过度的时代,独处是思维的基础。尼采曾说:“伟大的思想,常在孤独中诞生。”
作家村上春树在写作期间保持严格的独处习惯——每天凌晨起床、固定写作五小时、长跑十公里。他认为,这种有节奏的孤独,是维持创造力与判断力的基础;稻盛和夫也在自传中提到,自己每天清晨都会独自静思,以“整顿心的秩序”。他把孤独视为反思与决策的空间。
AI让世界正加速同质化。算法推送让人们的兴趣趋同,社交平台制造出一致的欲望。如果一个人缺乏独处的能力,就很容易被裹挟进集体无意识的洪流,逐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对领导者而言,孤独的价值尤为重要。
真正关键的战略抉择,往往无法通过共识达成,而需要领导者在寂静中审视现实与内心。
高处不胜寒,组织的最高领导者其实都是孤独的,一个人如果忍受不了孤独,就无法成为真正卓越的领导者。
只有在静默中,我们才能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而不被外界的嘈杂所淹没。
人越到高层,越要学会面对孤独,保持一定的独处时间。独处让人清醒、屹立长久。
孤独的杠杆,本质上是一种“认知启动”——它让人暂时退出外部噪音,重新审视方向与价值。这意味着从环境中抽离出来,聆听自己的内心。
在这个试图将所有人塑造成相同模式的世界里,每个人都需要学会独处。这不是逃离世界,而是为了更有效地行动。
写在最后的话:
当一个人学会将痛苦转换为成长,用错误积累智慧,用专注坚定目标,用独特性抵抗同质化,并在孤独中保持清醒,他便具备了穿越时代的底层能力。
成长不是偶然发生的,在未来的不确定时代,找到你的杠杆,就是找到你的力量和优势。
“人生的杠杆”不仅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思维模式的深度转变;有专业教练的帮助,能事半功倍。泰普洛成立于2002年,拥有多位一号位或业务背景的实战派教练,帮助领导者深入问题根因,建立自我觉察和反思的习惯;同时我们为企业提供顾问辅导、定制化培训、一对一教练等领导力陪跑服务。扫码与我们联系
欢迎咨询,获取更多详情
Ivana:18918323203(同微信)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精品课系列 ▽
| 版权说明 |
- 内容编辑:泰普洛领导力Ivana张婷/李卓越
- 文章素材来源:纳瓦尔25年《Modern Wisdom》播客访谈
- 如需转载,请加工作人员微信 qyj9612,备注“转载”,进转载群;后台回复“转载”,看转载详情
上一篇:
CPI知识课堂: 典型职业角色要求
下一篇:
线上课精华 | 调适性领导力:穿越变革的领导力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