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洞见
年终重磅 | 百年「领导力理论」发展简史
- 编者按 -



领导力,到底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



过去几十年,有关领导力的理论层出不穷。“领导力”的概念,似乎总让我们困惑。有关领导力的定义,也很难找出清晰明确的标准,只有模糊不清的边界。



正如管理学界的学术大师詹姆斯·马奇,所说:“领导力是这样一个主题:读者为其意义而吸引,作者为其暧昧而困惑。”



你是否有过以下困惑:

- 领导力是一个“特殊角色”,还是一个“共同的影响流程”?

- “操纵”下属,属于“领导力”范畴吗?

- 领导者的初心和发心,如何影响领导力的发挥?

- 管理和领导的区别在哪里?



在领导力理论近百年发展中,很多管理学大师和学者,很大程度上走出了困惑,他们的思想光芒,照亮了领导力的暧昧之处。



《大师眼中领导力:CEO和高管卓越领导力心智》直播中,泰普洛领导力高级合伙人、资深总裁教练刘露,带领大家跟随百年来领导力理论发展的脉络,探索“领导力之谜”,聆听大师们的诠释。



本篇我们萃取了直播前半部分的精华,系统全面,强烈建议企业一把手和高管收藏阅读。敬请enjoy!



| 全文共计5104字,预计6-9分钟 |



领导力,是一个长期以来引起人们兴趣的话题。这个词,意味着强大、充满活力的个人形象。这些形象,体现在政治舞台、宗教领域、经济活动,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时刻并且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人的认知



但领导者的形象,又很难作统一的界定。领导者可以强大到推翻旧制,建立新朝帝国,如:凯撒大帝、亚历山大大帝、秦王嬴政等。



也有很多民间认可的领导者,没有职权,却凝聚大量追随者,如:球王马拉多纳、甘地、马丁·路德·金、孔子等。



在商业世界中,我们看到那些将公司带向卓越的领导者:乔布斯、贝佐斯、马斯克等;同时也有创造辉煌的商业巨子,瞬间倒下,尤其是近年,如:许家印、张近东、贾跃亭、叶简明(华信能源,第4桶油)、施正荣(无锡尚德,光伏领军人物)等。



这就提出一个大家长期孜孜以求的问题:究竟什么才是领导力?领导力的标准到底如何来界定?





PART 01

领导力研究溯源以及

领导力常见的五大争议



关于这一议题的讨论,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时代。但真正与其有关的学术性研究,在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



社会科学家,试图去发现领导者的特质、能力、行为以及权力的来源,或是他们所处的情境,对于领导者影响其追随者和完成任务目标的能力。



人们也越来越多地,将领导力理解为团队或组织中的一个共享流程,以及该过程有效或无效的原因。其他重要问题包括一些人成为领导者的原因,以及领导者行动的决定因素,但主要关注的是领导力的效能问题。



当代领导力研究领域先驱Warren Bennis,在上世纪70年代,感叹道:

“领导力”的概念,似乎总让我们困惑。

或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并以它的草率和复杂性,来再次嘲弄我们。

因此,我们发明了无穷无尽的术语,来对付它…

而这个概念,始终没有得到充分的定义。



今天的情况,与当时并无差别。在亚马逊上搜索关键词“leadership”,结果显示,有超过5万本商业书籍。



正如公认的领导力学术权威Ralph Stogdill所言,“领导力的定义,几乎与试图定义该概念的人一样多”。




关于领导力的争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领导力是一个“特殊角色”,还是一个“共同的影响流程”?



一种观点认为,所有团队都有专业化角色分工,领导者是一个职能化的角色。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更关注领导者的属性、典型行为,对团队或组织成员的影响。



相反观点则认为,领导力是组织内部的影响过程,自然出现,并在成员之间分布;要将领导力看成人际关系的一个流程或模式,而不是一个角色。



根据这一观点,不同的领导职能,可能由不同的人来执行,他们会影响团队的工作及关系。



正式选定的领导者和非正式领导者,都可以展示出领导力。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会更加关注成员之间发生的复杂的影响过程、背景和条件。



2. “操纵”下属,是否属于“领导力”范畴?



一些理论家,将领导力的定义,限制在使跟随者产生激情和承诺的影响力,而不是漠然服从或勉强遵从;使用奖励和惩罚来操纵追随者,并不是真正的领导力,是不道德的权力使用。



相反的观点,则认为这一定义过于限制。相同的结果,可以通过不同的影响方法来实现。即使是被迫或被操纵,如果这确实是组织的最佳选择,也是有效的领导力。尤其在高强度节奏的现代商业环境下,有时候速度才是真正的竞争优势,强制带来速度。







3. 施加影响力的初心



一种观点认为,只有当人们被影响去做对组织和他们自己有益的行为时,领导力才会出现。领导力的定义,不包括与追随者无关或有害的影响力。例如,领导者以牺牲追随者为代价,获取个人利益。



相反的观点,领导力包括在组织环境中,影响追随者的态度和行为的所有尝试,而不管其初心或实际受益人。



有时候,尽管有着良好的意图,但领导者的行为对追随者来说,是弊大于利的。因此,要研究的领导力过程,不应受到受限于领导者的预期目的。



4. 领导者施加影响力,基于“理性”还是“情感”?



前面列出的大多数定义,都强调理性的认知过程。多年来,人们普遍认为领导力是一个过程,领导者会影响跟随者,使他们相信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符合最大利益。



20世纪80年代之前,很少有领导力概念认识到:情感作为影响力基础的重要性。



相比之下,最近的一些领导力概念,更强调影响力的情感方面,而不是理性。根据这一观点,只有情感的、基于价值观的影响力,才能解释团队和组织的非凡成就。领导者激励追随者,为更崇高的事业,甘愿牺牲自己的私利。



理性和情感的相对重要性,及相互作用,是需要通过实证研究来解决的问题。领导力的概念,不应排除这两种过程。



5. 直接领导还是间接领导?



直接领导,就是直接沟通和直接传达;间接领导,指通过制度流程或建立企业文化来达到领导目的,也包括层层传达。



哪一种更有效,也是学界所争论的话题。



6. 领导还是管理?



领导和管理是相似的过程:领导力需要与人合作,管理也需要这样做;领导力是瞄准有效的目标,管理也是如此。所以,管理的许多职能与我们所阐述的领导力定义,有很多重合之处。



但是,领导力又不同于管理。“管理理论之父”亨利·法约尔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首先确定了管理的主要职能即规划、组织、人员配置和控制。这些职能,至今仍然是管理领域的代表。



约翰·科特,世界顶级企业领导与变革领域最权威的代言人,他的核心思想是领导与变革。在他1990年经典著作《变革的力量:领导与管理的差异》中,将管理职能与领导职能进行了比较,认为两者非常不同(见下图)。







管理的首要职能,是为组织提供秩序和一致性;而领导的主要职能,是产生变革和发展;管理是为了寻求秩序和稳定;领导力是寻求适应性和建设性变革。




PART 02

从“控制集权”到“仆人式领导”

20世纪“领导力”理论发展脉络速览



以下是领导力理论20世纪百年来的发展,也许不是最全面的,但应该覆盖了百分之八十,相信对于大家理解领导力的定义有所启发。



1900’s:控制与集权



控制和集权,其共同主题是统治。例如,在1927年的一次领导力会议上,领导力被定义为:将领导者的意志嵌入(Print)在被领导的人身上,并诱导他们服从、尊重、忠诚和合作。



1930’s:特质



特质方法,是研究领导力的最早系统尝试之一。在20世纪早期,人们研究了领导特质,以确定是什么使某些人成为伟大的领导者。



人们认为,人天生就具有这些特质,只有“伟大”的人,才拥有这些特质。在这期间,研究集中于确定明确区分领导者和追随者的特定特征。



在20世纪中期,领导力特质的普适性受到挑战。Ralph Stogdill(1948)在评论中指出,在各种情况下,没有一套一致的特质,将领导者与非领导者区分开来。具有领导特质的个人,在一种情况下是领导者,在另一种情况中可能不是领导者。



好比我们把任正非放到英特尔或者谷歌的环境下,or让马斯克去做京东的CEO,他们的领导力可能就无法发挥。



但是,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一个人的基本特质是不变的。



所谓特质,就是一个人的内在属性,是构成我们的性格,并使我们与众不同的内在因素;从根本上是固定的,成年后基本是稳定的,但是人的行为是可以改变的;这也是基于特质和基于行为的领导力研究的不同之处。


由于许多研究人员,当前对“愿景领导力”和“魅力领导力”的重视,特质方法获得了新的兴趣。



2008年,美国第一位非裔总统奥巴马当选,领导者魅力迅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许多人认为奥巴马的领导力特质中,魅力非常重要。



在一项研究中,Jung和Sosik(2006)发现,魅力型领导者始终具有自我监控、积极做印象管理、获得社会权力的动机和自我实现的动机等特征。



简而言之,特质方法是有效的。它一开始侧重于识别伟人的品质,后来转向了包括情境对领导力的影响,目前又转向了重新强调特质在有效领导中的关键作用。



我们现在所做的许多性格测试,都是从特质理论衍生发展出来的。



1940’s:行为



这一时期,研究者开始关注领导者的行为。领导力被定义为:个人在参与领导团体活动时的行为。与此同时,将通过“说服”去领导和通过“驾驭”或“胁迫”的领导者,区别开来。



1950’s:行为与能力



这一时期,三个主题主导了领导力定义:



1.团队理论的延续:

将领导力定义为领导者在团队中的行为;

2. 领导力是一种发展共同目标的人际关系:

它基于领导者的行为来定义领导力;

3. 效能:

领导力由影响团队整体效能的能力来定义。



1960’s:共同方向影响他人行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梅尔文希曼,提出了一个影响至今的普遍定义:领导力即影响人们实现共同目标的行为,他将领导力描述为“以共同方向影响他人的行为”。



当今企业内部的调研,无论是员工敬业度调研,企业文化调研,还是领导者360度反馈调研,都是基于领导力行为的。



比如我们会评估企业或某位领导者是否积极地寻求反馈意见,是否及时沟通公司战略,是否会挑战传统的做事方法等等这类调研,都是通过评估行为,来界定企业或个人领导力效能。


1970’s:实现共同目标



领导力从关注团队转为组织行为方法,领导力被看作发起和维护团队或组织以实现共同目标。詹姆斯伯恩斯作为变革领导力的先创人物,在当时提出了最重要的领导力概念:



领导力是在竞争和冲突的背景下,由具有特定动机和价值观的人,动员各种经济、政治和其他资源,以实现领导者和追随者各自或共同拥有的目标的互惠过程。

——James MacGregor Burns



我们今天强调领导力需要以利他为先,而领导力大师伯恩斯提倡和强调:通过调动资源,来实现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互惠。



1980’s:学术顶峰



80年代,有关领导力的学术著作大量涌现,这一话题已经达到学术和公共意识的顶峰,对于领导力的大量定义几乎成为一道风景。其中包含了几个持续至今的主题:



1.领导者意愿

领导力是让跟随者做领导者想要他们做的事。



2. 影响力

影响影响力,可能是20世纪80年代领导力定义中最常用的词汇,它被从各个角度进行了检验。然而,为了区分领导和管理,学者们坚持认为领导是非强制性的影响力。



3. 特质

特质导向(在全国畅销书美国管理学家托马斯·彼得斯和罗伯特·沃特曼创作的《追求卓越》一书的推动下,“领导力即卓越”的概念,又让领导力回归特质导向的讨论中)



4. 变革(交易型领导和变革型领导)

詹姆斯·伯恩斯,将领导力界定为一种变革流程。领导力发生在“一个或多个与他人的互动方式,使得领导者和追随者,彼此提升到更高的动机和道德水平” ,并提出“交易型领导”和“变革型领导”。



1990’s:关注追随者视角



虽然关于“领导和管理是否独立的过程”争论,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但研究强调了领导力的过程,重点转移到了追随者身上。



彼得·德鲁克写道:20世纪是关于组织的时代,而21世纪则是关注个体的时代。这一时期,特别关注追随者在领导力过程中的作用。



1.仆人式领导

将领导者放在一个仆人的角色,利用关注追随者需求的“关怀原则”,帮助追随者变得更加自主、更具知识,同时也让追随者拥有仆人思维(Jill, W, Graham, 1991)。



2. 适应性领导

领导者鼓励追随者通过面对和解决一系列问题、挑战和变化来适应(Ronald A. Heifetz,1994)。适应性领导力,是解决商业问题的一种实用方法,指导领导者识别和关注商业运营的重要方面,并放弃没有它可以做的事情。






PART 03

进入21世纪

进入真正的道德领导力



世纪之交,带来了道德领导方法的出现。研究人员和高管,对真正的道德领导力,越来越感兴趣。这些新方法,还包括领导者的谦逊和精神价值观方面。领导力理论和研究,也强调了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的沟通,随着组织人口的日益多样化,又引入了包容性领导力。



1. 真实领导力 Authentic Leadership



真实领导力,源于古希腊哲学,该哲学考察了领导者基本美德的发展,如谨慎、节制、正义和坚韧。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研究论文章和书籍的出版,真实领导力成为了管理学研究的前沿。

这方面最著名的书籍之一《真正的领导力:重新发现创造持久价值的秘密》出版于2003年,作者是美敦力公司前首席执行官兼董事长比尔·乔治。



2. 道德领导力 Ethical Leadership



是一种以尊重道德信仰和价值观,以及尊重他人尊严和权利为指导的领导。它与信任、诚实、体贴、魅力和公平等概念有关,关注领导者在个人和人际互动中的操守,并向追随者推广。



3. 精神领导力 Spiritual Leadership



侧重于利用价值观、使命感和成员归属感,来激励追随者的领导力。可能在国内,年轻的员工会认为精神领导力是一种画大饼的行为,是一种情怀。



但是,一旦人的精神力量被激发出来,它的续航能力是非常持久的。这与物质、智力都无关。当然,在精神需求之前,首先要满足生理、物质、情感、智力的需求,才能进一步到精神层面。







4. 话语型领导力 Discursive Leadership



它认为领导力并不是通过领导者的特质,技能和行为来创造的,是
通过领导者和下属之间协商的沟通实践。



为什么企业要用共同语言,要有slogan(口号、标语),为什么要把这些贴在墙上,因为企业希望员工拥有共同的语言,来进行协商沟通。事实上,在一些著名的大公司,你会发现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语言模式及沟通方式,是非常类似的。



5. 谦逊的领导力 Humble Leadership



要求“此时此刻”的谦逊。这是基于对人际关系、群体关系和群体间关系,不断演变的复杂性的深入理解,需要将我们的注意力转向群体动态和协作过程。



同时,要让复杂的群体互相协作,我们必须关注别人而非自己。各级和所有工作组的谦逊领导,将是实现组织生存和发展所需的创造力、适应性和灵活性的关键。最著名的著作,是埃德加·沙因2018年出版的《谦逊领导力》



6. 包容性领导力 Inclusive Leadership



包容性领导,注重多样性和领导者行为,促进追随者对群体的归属感,同时保持他们的个性。包容性领导力包括团队中女性成员的比例,不同意见被采纳的比例,企业如何征集和使用各式各样不同的创新意见等等。







PART 04

化繁为简:

介绍两种最简单的领导力定义



相信上面所介绍的百年来领导力理论的演变过程,会带给你发人深省的启发。尽管领导力的定义五花八门,也为大家推荐两种言简意赅的领导力定义:



学术定义:

领导力,是影响他人理解和同意需要做什么,以及如何做的过程;是促进个人和集体努力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



实践定义:

詹姆斯·伯恩斯认为,“真正的领导,只有在人们有自由不服从的情况下才存在”,一切其它的只是权力。



艾森·豪威尔认为,“领导是一种艺术,让别人去做你想让他做的事,因为他想做”。其定义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层是,作为领导者,你必须非常明确自己的方向,你要做什么;

第二层是,即使作为领导者有足够的力量让别人做事,但是这件事必须是他自己想做的,而非你强迫他做;

最后一层,领导力不是机械化的教条理论,领导力是艺术。



在快速了解百年领导力理论发展简史后,我们将在下篇继续讨论:

- 卓越领导者的共同点是什么?如何才能成为卓越?

- 成功人士是否和卓越领导者是一回事儿?

- 作为领导者,如何判断自己到底做得怎样?是否合格?

- CEO如何克服自恋倾向和归因偏差,正确的自我认知?

- 领导者如何提升自我觉察能力?为什么私董会是最有效的方式,没有之一?

- 如何成为自己的“变革推动者”,引领下属从“负能”到“赋能”?



| 点下方关注我们,看下篇 |

下面是福利的分界线

图片图片图片

如果您也想成为卓越CEO

如果您和您的团队需要改善领导力效能

建设卓越领导力

or有以下潜在需求:



1. 我需要全面提升自己的领导力并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考虑加入企业家私董会

2. 我们企业的核心团队需要调整认知,提升领导力和执行力,考虑请教练为我们定制主题研讨工作坊等解决方案

3. 我或者我的高管需要专业的1对1个别辅导,以改善领导力效能,提升绩效

4. 其它潜在需求

请扫码预约

与刘露教练一对一沟通

如有疑问,欢迎咨询
Ivana:18918323203(同微信)

 
| 版权说明 |

- 文章来源:直播-《CEO和高管卓越领导力心智》

- 图片来源:pexels,unsplash

- 内容编辑:泰普洛领导力Ivana张婷/朱芸艺

- 如需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请加工作人员微信 qyj9612,备注“转载”,进转载群;后台回复“转载”,看转载详情
上一篇:2022年终演讲13个必看观点|罗振宇吴晓波刘润
下一篇:纪念埃德加·沙因 | 谦逊领导力:所有领导力模式成功的必备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