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洞见
CPI知识课堂第10期 | CPI理论基础之成长的前提是“去自我中心”

哥白尼、达尔文和弗洛伊德并未真正地伤害人类的感情,他们只是揭露了人类自身和所处环境的真实情况,帮助人类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以及和所处环境的关系。



只是这种认识违背了我们的自我中心,所以才会让人类感到备受打击。



在整个宇宙中,地球只是无数星球中的一颗;在整个地球上,人类只是无数物种中的一个;在整个人类中,每个人也只是社会众多成员中的一员。



宇宙不会绕着地球转,地球不只为人类而存在,同样地,没有任何人会是这个社会的中心。







自我中心的心理机制,无论从认知还是动机的角度,或者使用生物进化的理论,都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虽然存在即合理,但很多存在未必合适。



自我中心所带来的自我膨胀、自视甚高、回避问题、指责他人、拒绝成长,所起的负面作用已经远远超过了自我保护的正面作用。



人的很多心理机制的形成,是在过去数百万年人类的进化中被逐渐沉淀的。



比如被批评或否定时,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愤怒、辩解或者逃跑,这种本能与原始人面临野兽攻击时的反应是一致的。



但是当今社会中,接受批评和否定常常会带来优化和提升自己的机会,可是社会的快速发展,让我们来不及在进化中淘汰掉内心抗拒否定的本能,因此这种本能就构成了我们发展的制约因素。



无论一个组织还是一个人,想要实现长久的健康的发展,就需要对自己和所处的环境有客观准确的认识,并基于这种认识来采取有效的行动。



而不是听任自我本能的驱使,忽视一切不利于自己的因素。



在某种程度上,自我中心就是掩耳盗铃,闭目塞听!



尤其对于管理者而言,由于身处高位,往往听到的都是“甜言蜜语”,得不到他人的真实反馈,更容易活在以自己为中心的世界里。



幻想的世界肯定美好,但终究敌不过真正的现实。



所有成长发展,首先需要构建的根基,就是去自我中心,活在现实之中。



自我中心的核心任务,就是不再只站到自己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而是从更宏观、更完整、更外在的视角,来客观审视自己。



对于一位成年人,去自我中心的转变有很多方面,比如:



认识到自己不是别人的中心,无论是父母、配偶、孩子、朋友、老师、同学,都有其自己的生活,我们没有权力也不可能要求他们以我们为中心。



客观地分析自己成败的原因,既不过分夸大自己在成功中的作用,也不必逃避自己在失败中的责任,能看到别人成功的内在原因和失败的外在原因。



认识到自己应该做和喜欢做、不应该做和不喜欢做的区别:自我中心者会把自己喜欢做的视为应该做的,不喜欢做的视为不应该做的;而去自我中心者,会清晰地把两者区分开,客观地审视自己是否履行了职责。



主动寻求让自己不舒适的反馈或经历,包括克制自己的愤怒、勇敢面对挑战、宽恕他人的错误、主动承担责任、更中立地评价自己、不走思维的极端……



客观地看到社会经济的发展,绝不会以个人的意愿为转移,根据符合社会和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不是自己的主观偏见来制定发展策略。







去自我中心,实际上就是一种自我批判精神,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他人和所处的环境,不因个人好恶而扭曲事实。



去自我中心并非要否定自我,也不是要求自己完全忽视内在的需求,而是要客观认识到自己的需求,但又并不被这些需求所挟持。



以自我为中心通常会带来快乐,以角色为中心则会带来意义感。




去自我中心的目标,是要客观地处理自我和角色两者之间的关系,兼顾快乐和意义,得到持续的、真正的幸福。



而要达到这样的状态,离不开对自我的深入了解。

- 如果你关注人的成长与发展,对洞悉人有着强烈的兴趣

- 如果你认同越是有效的人才管理,越应该关注对人“内在属性”的管理

- 如果你希望在人才招募配置中,能快速识别“人的冰山下特质”

- 如果你希望在团队打造中,优势互补,发挥合力



▼欢迎您点此,了解我们的CPI测评 企业高管和HR可申请免费试测▼



CPI测评帮助我们从39个特质

全面细致了解自己

且采用全部迫选的方式

挖掘人冰山下的隐藏特质和潜能

业务联系和商务合作:Ivana 18918323203
上一篇:邀请 | 探寻伟事达私董会66年的秘密,体验会开放报名ing…
下一篇:TikTok周受资、企业出海与「跨文化领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