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洞见
《空谈》作者林垚:关于一个“天才”的故事
当前,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期,我们正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宏观环境。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日都会接触到海量的观点与信息,宏观趋势的把握和战略思维的训练,成为我们理解和应对这个复杂世界的关键所在。

林垚,江湖人称“林三土”,北大生物学本科、哲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耶鲁大学职业法律博士。现为上海纽约大学助理教授。很多学界的师友都读过他的文章且赞叹不已。

他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严谨的逻辑推理,常常能够横扫一个话题的辩论,成为许多人在思想和舆论竞技场上的“核武器”。这种能力不仅体现了他的学术深度,更显示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和反思。

刘擎教授如此点评:



“林垚的写作罕见地兼具了敏锐的道德感知、深邃的哲思、严谨的论证与雄辩的文风,在公共论说的实践中彰显卓越的学术品质。十多年以来,我一直是林垚诚恳的读者,并受益良多。”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林垚博士的文章和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从哲学看世界的视角,这种视角不仅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社会现象,预测未来趋势,更能帮助企业家在战略层面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本期,与大家分享一篇由林垚的朋友北大飞所写的文章。通过这篇文章,可以更真实地了解到“北大妖怪级校友”林垚老师“天才”又诙谐幽默、可爱顽皮的一面。同时,也欢迎大家购买他的新书——《空谈》,一同领略他独特的学术魅力与思想风采。


本周三晚8点,泰普洛特邀林垚博士作客泰普洛领导力直播间



以下文章片段,选自林垚的朋友北大飞所写的文章,原文链接《我的天才好友林三土》

《空谈》作者林垚:关于一个“天才”的故事
林 垚


《空谈》作者林垚:关于一个“天才”的故事

上北大这事情,别的没有什么可吹,但有一件——可以宣称自己见过天才长啥样,而不必被讥笑为坐井观天。


我上北大的时候,中学生出国读书的风气还没起来,可以说学校里真是集中了全中国的聪明孩子。


这种条件下,很可以认识几个智商爆表的奇人,不时体验被碾压的感觉。


林三土博士,就是我见过的文科方面最天才的。


所以这是一篇关于天才的硬广故事。




《空谈》作者林垚:关于一个“天才”的故事


三土本科在北大生物系就读,但因不喜熬夜饲养细菌,以及对哲学更感兴趣,本科毕业后就转到北大哲学系,具体方向为科学哲学。


三土硕士阶段是绝对的专业第一。


后来申请读博,没拿到自己最想去的哲学系名额,倒被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录取,专攻政治理论。


不过对于三土这种天才,具体读什么专业没有多大关系,反正凭借自己兴趣学习就好。


总之,在我和三土开始交往的时候,三土对政治理论和哲学都达到贯通的高度。三土夫人,耶鲁大学哲学系博士袁源女士对夫君的评价是:


“三土君的思辨能力和人文情怀,即便放在我的哲学同事们中也是凤毛麟角的。如果不是哲学不饱腹, 必拿刀逼他转投哲学系。”


这绝没有一点过奖。


《空谈》作者林垚:关于一个“天才”的故事
《空谈》



《空谈》作者林垚:关于一个“天才”的故事

有这样的智力水平和知识储备,三土的文章质量,怎么说呢,我只能认为是中文世界中最高的,没有之一。


为了替他谦虚,我不说遥遥领先。


因为专业背景,三土文章以评述和梳理美国政治问题居多,但也涉及其他方面,例如国际法、纯哲学思辨,还有各种感受、随笔。


具体一篇文章的好坏,该用何种标准衡量,并没有定论。


但我看来,对于说理评论文章,最高水平无疑是:一篇文章横扫一个话题的辩论——也就是说,这一篇文章扔出去,思想市面上涉及这一话题的絮叨几乎全都可以终止了。


这样的文章凤毛麟角,可遇而不可求。


但翻翻三土的博客,会发现这类横扫话题的文章比比皆是,信手拈来。甚至可以说大部分文章都达到这一境界。


《空谈》作者林垚:关于一个“天才”的故事


三土的知识丰富到不可思议的地步,任何事情你洋洋得意的抛出一个自以为机智的观点,他随口引出几个事实就能摧毁。


我不得不承认他很难对付。


去听三土主讲的一次纽约文化沙龙讲座,话题是哲学。这一下我才真是大开眼界。


三土讲得实在是太精彩了,我才明白哲学原来至少主流绝不是我之前以为的那种装神弄鬼忽悠百姓,反而是一套高度逻辑的东西,和我平时喜欢的思维方式很一致。


而三土不但对这里面的方方面面一清二楚,讲得更是极其精彩,语言幽默而悠闲自在,智力火花时不时地迸得满屋子都是。


《空谈》作者林垚:关于一个“天才”的故事



聊得更多之后,我才深入意识到原来三土的天才真是远远超出了我之前的认知。


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可以说是一点也不夸张。不说别的,虽然三土今天是人文社科圈内公认的高手,但他当年可是理科出身,中学时从事数学竞赛也颇有成绩。


高考时本应轻松拿下状元,但只是因为在写语文作文时,题目本意是要让考生赞美“素质教育”,三土毫不领情,倒把中国人理解的“素质教育”痛批一顿,被阅卷老师打了很低的分数,才失之交臂。


三土的语文老师参与阅卷,从笔迹上认出了三土的考卷,回来气得哭天抢地,痛惜三土实在是太不听话。当然,虽然没有拿到状元,三土还是毫不费力地进入了北大生物系。



《空谈》作者林垚:关于一个“天才”的故事


2016年人类目睹了特朗普崛起,并意外坐上美国总统宝座这一悲剧。可以说这一年对我和三土都不是什么愉快的经历。


这件事情,结合我对美国新的思考认知,促成了我和保守派思想的决裂,从此和三土站到了同一阵营,参与到为社会正义而斗争的事业。这样一来,我们的交流更多,我逐渐理解了为何三土能够一开始就持有左翼立场。


我觉得一个关键因素在于三土出身很苦。他小时候家庭属于在贫困线上挣扎的小城镇市民。90年代初全家下岗被抛离体制生活无着,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在底层寻找出路。在这样的环境下,三土对于底层人民的生活有充分的体验和了解。


我深以我能有林三土这样一位朋友而自豪。


文章有删减,看全文,请移步至原文链接《我的天才好友林三土》


《空谈》作者林垚:关于一个“天才”的故事
上一篇:“领导力大师”麦克斯韦尔:领导者必须回答的7个核心问题
下一篇:CPI知识课堂第42期 | 好胜性、精力性、责任性:用耐力拥抱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