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推荐
第70期书单 | 2022推荐阅读的人文社科类新书
人文社科类书好比手机的操作系统,而知识类书籍好比APP,如果操作系统不强大,很多APP就不能兼容。



经典的人文社科书籍里的思想和理论,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启迪我们的智慧,锻炼我们的思考方式,还能引领我们走向更进步的社会。



本期,泰普洛为您精选12本2022值得阅读的人文社科新书。敬请enjoy:



划重点!!

为了方便大家购买好书,所有推荐书,我们已做好购买链接,轻点书籍封面,即可购买,大部分书籍价格与京东当当对齐并享包邮



01

《知识机器》

[美] 迈克尔·斯特雷文斯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本书

本书回顾了科学诞生和发展的历史,对哲学家的思想及研究进行了总结,对两千年间多位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进行了栩栩如生的刻画,也用生动的笔触和形象的比喻带领读者走到许多个科学争辩的历史现场,引领读者进行了一番细致入微的科学与思考的探索之旅。



作者认为,“知识机器”就是近现代科学,它是能够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变革的机器,能够不断创新并且具有实证性。作者总结提出了统治科学的“铁律”,同时向我们揭示,科学家绝非毫无偏见或者私心的完人,但在科学铁律的约束下,他们自发地把那些偏狭与私欲排除在了科学实证研究的范围之外,在科学争论中,一切都按照游戏规则来。这正是《知识机器》中作者所揭示的,是解释的铁律造就了近现代科学,令这一知识机器以如此大的能量持续改造人类社会及文明的原因所在。而如今,面对全球气候问题、肆虐的流行病,我们人类尤其需要来自知识机器的建议。对此,“我们重视和赞扬知识机器,给予它成长所需的自主权。”



书中所说的科学之非理性或反理性,并非指科学方法或实践在逻辑意义上有不连贯、不自洽的地方,而是说,科学方法和实践违背了文化传统常识的理性,背离了美或崇高的追求, 在铁律的紧箍咒下,一味追求可通过经验检验的浅层解释。主要观点包括:



- 科学是在17世纪的欧洲通过反抗宗教与哲学传统脱颖而出的

- 铁律清理了科学研究,使其成为独立于区域文明/ 文化的高度有效的“知识机器”

- 非欧洲文明中不曾有过“科学”并不奇怪,而不受欧洲传统文明/文化的影响的科学可能反倒会带来比欧洲更多、更大的贡献

- 要发展科学为社会造福,一个国家或民族只需要做好两件事情:维护铁律以提高知识机器的效率,合理管理知识机器以使其多造福、少制害

- 发掘和发展本地域文明/文化的自然哲学,为科学家在自己的研究中“开脑洞”提供资源



02

《人类仰望星空时》

[英] 乔·马钱特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本书

一场穿越时空的星空探索与人类文明发展之旅。仰望星空,催生人类无尽想象,创新永无止境。一部可与赫拉利《人类简史》比肩的杰作。



- 古往今来,仰望星空的时候,人们在想什么?发现了什么?改变了什么?

- 是否改变了物质世界、改变了思想、改变了对生命的认识?

- 繁星、宇宙到底怎样塑造、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社会与文明进程?



从古至今,人类都在通过观察星空理解宇宙,这段历史漫长而艰辛。本书不会去详陈天文学的最新进展,而是作为一份历史指南,回顾人类的宇宙观如何定义现实的本质与生命的意义,看看我们业已摈弃的神祇与魂灵、神话与魔兽、天上宫阙与恒星天球是什么样子,了解科学宇宙观如何最终称霸世界,又如何塑造了今天的你我。



这是一个关于人类的故事,主人公有祭司、女神、探险家、革命者和君王。故事的开篇不是大爆炸,也不是科学的诞生,而是第一批仰望星空的人类以及他们所发觉的星空奥秘。



本书选择了历史上人类仰望天空的十二个时刻。故事从西方物质宇宙的兴起讲起,进而叙述物质宇宙模型如何主宰我们的生活。这条故事线的起点是最早的岩画和环形石阵,中途会谈到信仰、民主、科学等伟大传统的诞生,终点是寻找外星生命以及人类最近的太空和虚拟世界之旅。



此番探究既有助于解释今天的你我究竟是谁,亦可指引人类的前途。人若身在事物之中,往往难以看清其局限,那就让我们潜入深邃的宇宙认知史中细致勘察一番,或许可以触及乃至越过既有世界观的边界。



03

《世界是如何思考的:一部哲学全球通史》

[英] 朱利安·巴吉尼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本书

一部风格全新的世界哲学通史,一幅视野宽广的人类思想地图从“轴心时代”到信息时代,从欧洲到东亚,从书写到口述,全景展现世界各地文化传统中的哲学积淀。



在这部具有全球视野的开创性哲学作品中,作者在游历各国后,以文字记录的方式,为读者绘制出了一幅宽广的人类思想地图。



人类历史上有着诸多未解之谜,其中之一就是为什么在历史上的同一时期内,有着书面记录的哲学分别在中国、印度和古希腊繁荣发展起来?这些早期哲学在世界的不同地方对各自的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而西方世界所说的“哲学”在这个故事中所占的比重还不到一半。



于是,作者从本书开始拓展我们的哲学视野,广泛挖掘日本、印度、中国、伊斯兰世界的哲学思考,以及我们知之甚少的非洲与澳大利亚早期思想家们的口述传统。他也采访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思想家,并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西方世界的思考更偏向个人主义?为什么世俗化对伊斯兰世界的影响远低于其对欧洲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关于不同地区发展方式的深刻洞见,并关注异中之同,从而表明,我们通过了解其他人是如何思考的,向着更加了解自己迈出了第一步。



带你走进跨越数千年的人类哲学史。回望过去,也是前瞻未来…




04

《缺席的城市》

[阿根廷] 里卡多·皮格利亚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本书

在一个历史被缺席的国度,有人正力图守护和抢救记忆。拉美当代文学大师皮格利亚与乔伊斯、但丁等伟大作家间的文本对话!



《缺席的城市》故事背景设置在上个世纪70年代豪尔赫·拉斐尔·魏地拉统治阿根廷的军事独裁时期,其间,反对独裁政权的作家和知识分子常常莫名失踪。布宜诺斯艾利斯市的一名记者朱尼尔在收到爆料后,踏上了追查一台神秘机器的旅途。这台机器拥有一个女人的心智和灵魂,能够输出故事。它是由一个与阿根廷先锋小说家马塞多尼奥·费尔南德斯同名的人物,在心爱的女人去世后创造的,其目的是让爱人在讲述故事中获得永生。除了个人的爱情回忆,机器还守护着流传在城市里的集体记忆。当朱尼尔通过重重文本和磁带录音,影射现实、传播真相时,警察也介入进来,试图将机器捣毁。她在城市里四处游荡,在不同的故事中进进退退,试图解开那条总是充满等待和延宕的线索。



除了个人的爱情回忆,机器还守护着流传在城市里的集体记忆。当她通过重重文本和磁带录音,影射现实、传播真相时,警察也介入进来,试图将机器捣毁。



朱尼尔在城市里四处游荡,在不同的故事中进进退退,试图解开那条总是充满等待和延宕的线索。直到有一天,他来到了世界尽头的的一座小岛上……



05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第8版)》

[美]菲利普·津巴多 [美]罗伯特·约翰逊 [美]薇薇安·麦卡恩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本书

- 是什么使米尔格拉姆的电击实验中的普通人伤害他人?

- 是什么使阿希实验和谢里夫游动实验中的被试做出有悖于自身感知觉的判断?

- 是什么使斯坦福监狱实验中的“狱警”变得具有攻击性?

- 是什么导致群体中的成员采取极不明智的行为?

- 是什么导致个体明明可以有所作为,却选择袖手旁观?

- 是什么导致了个体间的相聚相散、偏见和歧视?



岁月更迭,时代变迁,但经典永恒。在后人对诸多疑惑思考的过程中,这些经典的实验范式也在不断地得到延伸,变得更具概括性。



这本书是“当代心理学的形象与声音”、著名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代表作的最新版,作为经典的心理学教材,本书包含了14个心理学入门需要学习的主题,包括心智、生物心理学、感觉与知觉、学习、记忆、思维与智力、毕生发展、意识状态、动机与情绪、人格、社会心理学、心理障碍、心理障碍的治疗,以及从应激到健康和幸福等内容。



本书每章内容均由一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引出,并围绕该问题提出相关心理学领域中的核心概念,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习者建立起对该领域的认知。同时,本书还通过“心理学很有用”“试一试”“写一写”“批判性思维的应用”等版块加强了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对心理学知识的应用与深度思考。另外,与之前的版本相比,本书对各个心理学细分领域的新研究都做了大量更新,便于学习者和研究者对自身知识体系更新换代。



06

《养育你内心的小孩》

[中] 丛非从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本书

你缺少的从来不是方法,而是底气。与其向外寻求和解,不如陪你内心的小孩长大!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丛非从,用十年的线下咨询和教学心得,从安全感、自由感、价值感、意义感、亲密感五个角度切入,36篇文章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层层推进,娓娓道来,用风趣幽默的语言、犀利直接的观察,一举击碎生活中反复出现的负面情绪,直指情感关系中常见的疑难杂症,带领你直探内心需要,从根本解决问题。



如果你有一个孤独的内在,你就会发现那里有一个无助的自己,不知道该怎么独自生活。



做内心强大的自己并不是硬撑,硬撑是很孤独的,是一出假装强大的独角戏。



当你真正倾听自己、从自己内心的角度思考问题,你就走上了独立、强大、自主之路。



本书以配有大量的真实咨询案例,如同面对私人心理咨询师,帮你看到躲藏在内心深处的自己:不相信自己值得被爱,不相信自己已经做得足够好,不相信自己的痛苦可以轻易消散……



我们只能通过内心感受来理解自己,同样的,只有内心感受是专属于我们个人的经历。感受到痛苦意味着变好的可能,只要你愿意面对真实的自己。总是喜欢挑毛病,总是躲避亲密关系,总是觉得很愤怒……一切负面情绪,只是在提醒你,内心的需要还没有被满足。与其学习很多技巧,不如从翻开这本书开始,陪自己内心的小孩长大。



07

《停止你的内在战争》

[中] 黄仕明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本书

我们生命中的困惑、挑战、挣扎,常常都集中于两个核心问题:



- 我所想的和我体验到的不同

- 我想成为那个人,但我体验到的是自己并不是那个人



这两种冲突让我们发起了一场内在战争,产生了消极想法、负面情绪,甚至负面行为。于是我们总想着改变自己,去掉那些“坏的”部分,以为去掉“坏的”就会剩下“好的”。然而这种努力改变往往让我们陷入无形的泥沼,我们的天赋、创造力、生命力不断被抑制和消耗。



黄仕明老师说:“其实每一种负面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正面动机,每一片乌云背后都发着金光。”我们想改变的那些“坏的”背后,都是生命真实的渴望。希望本书可以带大家走出对“改变”的执念,转化问题为资源,与自己和解,重新整合自我,焕发生命原本活力。



我们不需要去界定自己是什么“毛病”,只需要带着温柔与好奇,去看见,去呵护,给它一些空间,也许去谈论,或者像我这样写出来,抑或自我的对话,去消化和处理。感到受伤,并不是一件羞耻的事情。



无论是在某个你感觉自己困住的时刻,还是在你面临某个挑战的时候,你都可以做以下这个由三部分组成的练习:



-  安顿并连接身体中心,每天更多地练习回归身体中心

- 从中心进入世界,向更大的场域打开

-  创造性地接纳旅途中的人、事、物——整合,未来导向



通过阅读本书,你将收获:



- 情绪更平静:你将在体验中学会如何应对焦虑、困惑、抑郁等情绪困扰,收获更平静的内心

- 自我更完整:你将学会整合过去被切割的自我,变得更加自我接纳,更有活力和创造力

- 关系更和谐:你将能够理解关系矛盾与冲突的核心,以更好的姿态应对家庭、亲子、同伴关系

- 发展更顺畅:你将更清楚内心想要什么,带着一个更清晰、完整的自我朝向未来,收获更完整的人生



08

《毫无意义的工作》

[美]大卫·格雷伯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本书

40%的工作无意义,我们还能怎么做?《狗屁工作》中文版!梁永安、严飞作序,陈嘉映、项飙、刘擎、罗家德、冯仑联袂推荐。



- 领了工资就是向老板出售了时间?

- 为何流程越来越长,程序越来越多?

- 我们厌倦工作,是因为得到的少还是失去的多?

- 有哪些事是值得做的,哪些是不做也可以的?



当你在工作中,仅有的挑战是要接受根本没有任何挑战这件事;你施展才能的唯一方式,是变着花样掩饰自己无法施展才能这个现状;你需要消化自己已然成了寄生虫和大骗子这个事实,虽然你的初衷绝非如此,但痛苦会随之而来。在此种情况下,你必须非常自信,绝不能开始自我怀疑。



凯恩斯曾在20世纪30年代预言:到20世纪末,科技水平将足够进步,人们每周的工作时长会缩短至15小时。但如今,人们在工作上花费了更多时间。



你的工作对世界做出贡献了吗?2013年,大卫·格雷伯在《谈谈“狗屁工作”现象》一文中提出了这个尖锐的问题,在几周内收获了超过百万次的阅读点击,并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直到现在,它仍然是人们深切关注的议题。



是谁在创造这些毫无意义的工作?它是如何降低效率,阻碍个人价值的实现,加剧不公平的?在这本书中,作者以犀利的笔触,将自己的观察、研究与反思悉数呈现,剖析了困扰世人的当代社会病灶。



09

  《看不见的女性》

[英] 卡罗琳·克里亚多·佩雷斯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本书

一部全新视角的女性研究作品,全世界一半人口被无视、被消声的故事。



本书用海量数据和事例讲述了女性被系统性忽略的残酷事实。在大量“性别中立”的规则背后,男性往往被视为默认选项,女性则被视而不见。



女性承担了75%的无偿照护工作,每年为全球GDP贡献10万亿美元——却休息得更少,得不到报酬,缺少社会支持;女厕经常排长队,男厕却基本畅通无阻——因为女性生理构造不同,所需的如厕时间是男性的2.3倍,而男女厕普遍被设计成相同大小,且男厕因有小便池而能容纳更多人;女性遭遇车祸受轻伤的可能性比男性高71%,重伤可能性高47%,死亡率高17%——因为汽车根据男性身材设计,碰撞测试假人几十年来都以男性为基准,即使近年采用女性假人测试,也未考虑女性的肌肉质量分布与骨密度等生理差异;同样的药物,女性服用后效果可能远不如男性——因为相当多的药物实验未将女性纳入研究,90%的药理学论文只描述雄性动物的研究,男性身体被用来代表全人类。



从公共交通到政府决策,从工作场所到医院手术,世界对女性的忽视或威胁,存在于每一次凝视,每一趟公交,每一间厕所,每一个普通的工作日,存在于你我生活的每一处隐秘角落。



如果你想要得到关于女性最真实的答案,那么你要做的就仅仅是,向女性认真的提问。能够看得见的传统和习俗都是容易识别,也容易修改的。而最可怕的就是那些看不见的传统和习俗,它们虽无处不在,却又无人问津。作者用《看不见的女性》来为自己的书命名,其实正是在警醒人们,不要总是司空见惯,不要一直墨守成规,要去思考那些不被人关注的地方,是不是依然被传统的霸权统治。



10

《始于极限》
[日] 上野千鹤子,[日] 铃木凉美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本书

知名女性主义学者叛逆人气作家:我们要付出多少代价,才能活出想要的人生?一场始于矛盾与冲突,通往理解与改变的对话,围绕12大主题畅谈女性的纠葛与困境。



青春期,上野千鹤子只身前往京都求学,只为逃离父亲与教会;同时期,铃木凉美为了反抗父母,一脚踏入出卖身体的世界。



大学时,上野参加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却在战壕的另一侧目睹男生只把女生当作解决生理问题的工具;铃木就读于日本最好的私立大学,却要在夜世界寻求自身的价值。



学生时代结束,上野以独立女性自居,结果成了男人挥之即来招之即去的床伴;另一头的铃木开始书写夜世界的魅惑与肮脏,时常遭受来自女性的抨击与批判。



今天,上野已是日本女性学研究第一人,铃木则走到了夜世界的极限,在质疑过往、怀疑自己的同时,犹豫着下一步如何迈出。



她们相差四十岁,走过了迥异的人生。在长达一年的通信中,她们围绕情感、工作、人性等话题,把话语的利剑刺向对方,也刺向了自己。





11

《科学革命的结构》
[美] 托马斯·库恩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本书

这部被视为科学史分水岭的名著,是20世纪学术史上具影响的著作之一。它引发了一场认识论的大变革,掀起了世界性的阅读热潮,至今不衰。其影响不限于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而且延伸到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文学史、艺术史、政治学、宗教学等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甚至在社会公众领域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书中首倡的“范式转换”,如今已成为人类认识世界过程中具有指导意义的概念。



反常:基于范式的常规科学其意不在革新,而在于整理现状。它倾向于去发现那些它期待发现的事情。正如我们用已知的相关理论去探讨现实问题,总是期望得到与理论相符的结果。而如果出现了与预期不符的结果,对于范式的指导意义而言就出现了反常。



危机:随着科学共同体基于范式研究的反常现象变得越来越多、冥顽不化,即使再大的修补都无法使之容纳于现有范式。在解决危机的过程中,充斥着相互竞争方案的增加,此时会产生“做任何尝试的意愿,明确不满的表示,对哲学的求助,对基础的争论”。



不可通约性:在不同范式的指导下,不同科学共同体进行各自的研究,而信封不同的范式的研究者会发现,他们同对方在观点上总是很难有完全的沟通。他们彼此之间必然存在逻辑上的不相同。



革命的进步性:革命通过摆脱那些遭遇到重大困难的先前的世界框架而进步。这并非一种朝向预定目标的进步,它通过背离那些既往运行良好、但却不再能应对其自身的新问题的就框架而得以进步。





12


《认识你自己:近代哲学四百年》

[德] 理查德·大卫·普莱希特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本书

文艺复兴、启蒙时代、德国唯心论,市民社会兴起,自我成为万物的尺度,哲学地图上的8000米高峰依次登场!陈嘉映、王一方、李军、刘擎、许知远、徐英瑾、王俊联袂推荐!



15世纪至19世纪初,横亘在库萨与黑格尔之间的,不仅有时代,也有世界。



其一是了解权威世界秩序的知识分子世界,每一位哲思的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这个伟大秩序;另一个则在启蒙与革命之后,见证了资产阶级高光时刻的破晓,伴随着混凝土的烟囱、无产者的贫困……



市民社会逐步发展,哲学史上的“大问题”呈现出新的形态。



“普莱希特哲学史”系列是德国当红“现象级”哲学家普莱希特为大众读者写作的哲学史。第二卷《认识你自己》讲述西方哲学的黄金年代,名家辈出的近代哲学四百年。读者会穿越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启蒙运动以及德国唯心论的思想世界。看见意大利商业市镇的繁荣、跨入工业时代早期的大不列颠和大革命前的法国,如何成为路德、伽利略、笛卡儿、霍布斯,乃至于伏尔泰、卢梭、康德和黑格尔的思想交锋舞台,他们尝试破除教会的干涉,让自我成为万物的尺度,勾勒出国家的模型,酝酿出公民的社会,拥护降幅人间的市场经济。



普莱希特力求写作通俗易懂,避免内容过于“专业”,通过讲述大量故事,使读者能像读小说一般读哲学史。普莱希特对哲学思想所处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进行了全面的叙述,将哲学思想所产生的的社会、历史背景充分展示出来,有助于对哲学思想的理解。


- 点击下方关键词,看更多主题书单 -
 
教练技术领导力自我认知分析决策乐观坚韧人生使命企业战略职场情商管理者健康组织学习力胜任力成长性思维心理学沟通谈判哲学读物职场能力教练式思维敏捷组织前瞻未来结构化思维和表达经济学数字化转型 | 年度成长新任管理者反内卷提高逆商高效学习正念提升洞见创业者|创新思维|心智成长领|导者商业经典组织韧性德鲁克稻盛和夫2022领|导者OKR思维|重塑思维 反思和复盘 |管理者 |高绩效团队 | 管理学英文原版 | 社交效能  领导者意识进化 | 自我探索 | 领导者意识 |非职权影响力 遇见未来 | 组织变革 | 股权设计 | 吉姆·柯林斯 | HR到OD
上一篇:第69期书单 | 从HR到OD的系统成长书单
下一篇:第71期书单 | 纪念“定位之父”艾·里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