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洞见
领导者的问题,主要在于关爱能力缺失
惊鸿一瞥,窥见一斑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EIBS) 一直致力于开发、引进最前沿的企业管理及领导力发展课程和最佳实践。
《中国CEO领导力》是针对中国企业领导者开发的高端课程,备受企业家欢迎。 “安全基地领导力”是这个课程的一个模块。
本文仅为“安全基地领导力”的一瞥,期望起到窥见一斑的作用。
 
许多领导者,虽然在物质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却因为人际关系上的缺失而感到孤独、缺乏满足感。他们在实现财务目标时,不能平衡人际关系,在身体、精神和社交环节出了问题。包括心理失调、疲惫沮丧等症状。这与成功的概念背道而驰。
如何走出这样的困境,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一个圆满的人、以愉悦的心态去追逐梦想。


1.关爱吧,领导者
 
杨绛先生说:年轻人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乔治.科尔里瑟说:领导者的普遍问题是对下属的挑战太多,而关爱太少。甚至不具备关爱的能力。
 
乔治.科尔里瑟是谁?

 

 

先说个段子。

话说,某国王选女婿。他指着养有鳄鱼的池子说,“谁能游到对岸,就将女儿嫁给谁。”话音刚落,一位青年扑通跳入水池,奋力游到对岸。成为乘龙快婿抱得美人归。大家欢呼祝贺时,该青年气愤地问到:刚才是谁一脚把我踹入水池的?
 
乔治的处女秀,也是被“推进”火坑。

20世纪60年代,乔治刚刚从学校毕业。作为心理学博士开始协助警察处理一些家庭暴力事件。一天晚上,遇到一件发生在医院的“人质劫持”事件。当时,在四周站满了医生、护士和警察。乔治本想见识一下导师如何处理这样的事件。

BUT,导师环视了两遍房间里的人后说:“乔治,你进去与劫匪谈谈怎么样?”“好吧,为什么不呢?” 

乔治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进去将人质置换出来与劫匪谈判。

这是乔治首次作为人质去“实践”他的知识和理论,事后他说:导师看我的眼神,就像一只无形的手推我进去。导师作为我的安全基地,使自己有勇气面对那样的挑战。
 
后来,乔治还有三次深入虎穴“被劫持”的经历,可谓“战斗里成长”。

乔治.科尔里瑟,(George Kohlrieser) 是国际著名的组织心理学家和临床心理学家。 他是瑞士国际管理学院(IMD)领导力和组织行为学教授。他与100多个国际公司及其领导者合作,还曾经在以色列、巴勒斯坦、克罗地亚帮助警察、军事和人道组织。在处理危机中,他曾四次被作为“人质”(将真正人质替换出)并成功地化解了突出,化险为夷。
乔治提出“安全基地领导力”的概念,并通过“用生命验证过”的方法,开创了一个提升领导力的新路径。
 
“乔治向每位领导者发出一个重要并迫切的信号:关爱并非浪费时间,而是成功的要素。他用事实证明,关爱是领导者对跟随者能力发出挑战的平台和基础。他本人就是这样做的。”
丹尼尔.戈尔曼/《情商》作者如是说。
 
“创新或死亡”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乔治向我们展示了集安全和风险于一体的安全基地领导方式,这是取得成功创新的唯一可能。
汤姆.彼得斯 /《追求卓越》的作者对乔治这样评价。
 
很多企业家是在“被劫持”状态生存。创业公司的创始人被天使轮、A轮、B轮、C轮的投资方劫持;上市后被股东们劫持......。
乔治的这套方法,对于中国企业家尤其适用及时。可以掌握不被劫持、健康状态下取得成功的科学方法。
 
 

2.安全基地领导者,从关爱到挑战

关爱,与贫富无关却生死攸关

乔治在攻读临床心理学博士时,接触到依附理论(attachment theory)的研究成果。学者在研究二战后婴儿死亡原因时发现一个奇怪现象:医院的“清洁度”越高,婴儿的死亡率反而越高? 
研究后发现,在清洁度高的医院,为了防止感染而不允许婴儿与母亲接触;而那些杂乱的医院却允许母亲长期怀抱着婴儿。
答案来了:关爱,对于婴儿生死攸关。
医院禁止母亲陪伴的规定和护士的严苛态度,常使婴儿失去被关爱的感觉。相比之下,得到母亲或其他看护人悉心照顾的婴儿,却能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来。
 
乔治基于这个理论对儿童、成年人的行为进行大量研究。提出了现代组织学中的“安全基地领导力”模型。
 
乔治认为,母亲有两种行为,一方面,用存在和拥抱给孩子以安全感;另一方面,母亲可以鼓励孩子去勇敢冒险,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他们的独立性。母亲是孩子的安全基地。
 
在组织中,成员是否能发挥出潜在能力,也取决于是否能够得到“安全基地”。
 
安全基地
是指能够增强人内心的安全感,并给人以激励去开拓进取的人、事件或群体,甚至是一只动物。
安全基地越强大,人们在面对不利局面或压力时的适应性就会越强。
 
安全基地领导力
通过提供被保护感、安全感和关爱,以及使他人勇于探索、承担风险和寻求挑战的勇气,来建立信任并影响他人的领导方式。


 


问题来了。
 
很多领导者专业能力很强,但由于不具备“关爱”能力而无法成为下属的“安全基地”。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一样,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翻译过来:
 
真正成功的领导者都一样,能掌握“关爱”与“挑战”的平衡,成为下属的“安全基地”;
不成功的领导者就两样,不会关爱或不能挑战。
仅有关爱而缺乏挑战,关爱便成为下属逃避现实的”避风港“;
仅注重挑战而缺乏关爱,挑战加剧不安全感而使下属本能地进入“防御状态”。
 
举个例子。


 
3.《朗读者》、《摔跤吧,爸爸》
 
徐静蕾的奶奶
 
CCTV的《朗读者》节目,将徐静蕾和麦家安排在一期。他们朗读的文章分别是《奶奶的星星》和《致信儿子》。
 
徐静蕾说:当年奶奶去世后,她感到天塌了。长时间无法控制悲伤,甚至无法参加弟弟的婚礼。
由于奶奶/安全基地的离去,使她对现实充满了恐惧。
 
老徐是幸运的,自少她在童年成长中得到过“安全基地”。
而很多生活成长在父母身旁的儿童,却没得到父母真正的关爱。
父母关爱缺失的原因:
--父母忙于自己的事业,忽略对子女的关爱;
--父母根本不具备关爱能力,不会关爱。
 
麦家的悔恨
 
麦家,中国“谍战小说之王”,矛盾文学奖获得者。他的小说《解密》、《暗算》、《风声》等,非常畅销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
作为一名作家,麦家是令人羡慕的成功者。
作为父亲,他坦言是个失败者。
麦家在《朗读者》中分享了他自己与父亲的冲突;他与青春期儿子之间的长期冷战,他长期处于焦虑、痛苦和无奈的状态。
麦家与儿子的关系,戳到了无数父亲的痛处。

很多成功者,宁愿用自己事业上的成就换取对子女关爱的机会和能力。
 
乔治在对各国管理者的大量访谈中发现,管理者的工作与生活、职业与个人之间没有清晰的边界,互为影响。人只有一个大脑,你的恐惧和潜力都统一不可分割。成为一名安全基地领导者,需要从个人生活作出改变。
换句话说。
在实践安全基地领导力的旅程中,将使家庭及周围的人变的更加健康,更具活力。
 
乔治的研究数据显示,成功与失败领导者的主要差异在于:
1)领导者本人是否拥有自己的安全基地;
2)领导者能否成为他人的安全基地。
 
世界上那些最伟大的领导者都懂得通过建立信任来激发自己、团队和组织的惊人潜力,从而推动改变、凝聚信念、为变革创造环境。他们一方面为自己寻求安全基地,另一方面使自己成为他人的安全基地,并借此实现可持续的高绩效。
 
高绩效的定义:挑战自我和他人的成见,实现超越一般预期的成就。
这个定义有点抽象。
去观看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影片中的父亲,是一位“安全基地型领导者”的典型范例。他挑战全村人的成见,实现培养女儿成为世界冠军的成就。
您看完这篇文章,可以用新视角欣赏这部电影。



4.关爱,才能取得持久性的胜利
 
四种领导者类型
根据对下属的关爱及挑战的程度高低,可以将领导者分为四种类型。
胜利型、不输型、控制型和逃避型。


 


 
 
1)“胜利型”:高度关爱+高度挑战
这样的领导者坚信:我们能够一起成就伟大。这样领导者下属的气质是:以胜利为目标,充满勇气。
2)“不输型”:高度关爱+低度挑战
领导者坚信:安全第一,不要太过冒险。下属的气质是:以不输为目标,担心怕输。
3)“控制型”:低度关爱+高度挑战
领导者坚信:目标导向,成者为王败者寇。仅强调“业绩为导向”的领导者是这个类型。下属的气质是:不需要别人帮助,相信自己能干得更好。
4)“逃避型”:低度关爱+低度控制
领导者坚信:我只想管好我自己的事情。对外界环境的变化采取“鸵鸟策略”。下属的气质是:封闭,固步自封。
 
问题来了,您属于哪个类型的领导者?
 
中国企业的领导者中,将自己归为“控制型”者居多。
他们说:
“企业生存、高速发展、快速变革的压力下,哪有时间去关爱下属啊?”
“对于员工,不能过于关心。他们会得寸进尺,欲壑难填。”
......
控制型领导者的做事方式和态度非黑即白,简单粗暴。
虽然一定时期可能取得成功,但你所营造的消极竞争环境中,会有以下特征:
 
l  下属们慢慢地离你而去。
l  下属眼中,领导者是永远不会满意的过度苛刻的老板。
l  下属不会真心追随这样的领导者,因为你不会在他们需要时伸出援手。
l  下属也许会接受你给出的越来越严厉的考核指标,但却不会发挥才思,因为他们出于被迫,而非在关爱和团结的氛围中被鼓舞去做。
l  员工在离职后,会抱怨、控诉曾经如何被你“压榨”。(似曾相识吧?)
 
 

5. 纽带环,安全基地领导力的基础
 
英雄孤独
一些领导者感叹,随着公司壮大人数越来越多,自己却慢慢成为孤家寡人。真正知己朋友越来越少。
 
因为,领导者与下属之间仅停留在“依附关系”层次,没有建立“纽带关系”。
 
纽带关系


能够创造出个体或人群无法单独形成的更为强烈的身体、感情、智利和精神能量的一种高级依附关系。
 
依附是人与人亲近、靠近或相互联系的物理关系。比如,婚姻关系、雇佣关系、同事关系、同学关系。
 
纽带是人与人之间心理层面的化学反应。当依附关系引发能量的产生和交换、深度的情感交流,围绕共同目标的协调效应时,它就开始从依附转化为纽带关系。

例如,
婚姻关系是法律上的夫妻依附关系,但爱情是夫妻之间真正的纽带关系。同床异梦的夫妻,是处于相互的依附但缺乏感情上的纽带。 
上下级、同事关系是劳动合同层面的依附关系,“控制型”领导者的团队,只有工作目标考核和奖金多少。同事之间成为萍水相逢的依附关系。
分离,是检验依附、纽带关系的时刻。

例如,部队战友之间是纽带关系,战场上的生死之交使他们成为终生的朋友。经历了长期两地分居的夫妻,在分离、悲伤从考验下,纽带关系更强。
 
纽带环
纽带环是形成、维持、终结和重新建立情感关系的不断循环。

乔治博士提出,纽带关系是不断循环的过程。纽带环包括:
从依附开始--开始建立纽带--经历分离--正视悲伤的过程。不断晋升为更高层次的依附、纽带关系。
 
乔治说,我们经常遇到能够与他人建立起关系却无法形成纽带的管理者。
一些曾经共同创业的兄弟反目,是由于不能很好地处理分离、突出带来的悲伤,使相互之间的关系从纽带降维到依附或决裂关系。
 
纽带环升级中的几个坑
成为“安全基地领导者”实践如唐僧取经,会有不同的经历和体验。以下是我遇到的几个坑,给您提个醒。
 
l  “我是你老板” 
没有意识到依附关系与纽带关系的区别,仅仅用级别形成的依附关系发号施令。家长也常常用“我是你老子”管理子女,缺乏关爱的纽带,将父子的矛盾简单归结为“青春期反叛”。
 
l  “无证驾驶”
没有建立纽带关系的意愿和方法。“关爱”是一种能力,它需要正确的方法及不断修炼,不是天生就有。大多数家长在子女教育上,属于“无证驾驶”。例如,麦家与儿子之间的关系仅停留在依附关系,他有意愿改进却没有正确方法。
 
l  “冷面杀手”
 缺乏纽带环的知识,使分离、悲伤成为纽带环破裂的杀手。例如,徐静蕾奶奶的去世,使她陷入长期“悲痛”中,无法建立新的依附关系。(直到遇到现男友)。
 
l  “悲伤是一个礼物”
悲伤是个好东西,它是纽带升级的开始。《摔跤吧,爸爸》中女儿与父亲的冲突中经历了极度悲伤,最后父女关系得到升华。
正视悲伤,是向过去说再见。隐藏悲伤,是沉迷于过去的癌变。
 
成为领导者的过程也是塑造自己的过程,它简单而又困难。
领导力,就是激发和驾驭人所具有的潜在能力。

沃伦.本尼斯这话说的轻俏。
如何做呢?
“激发自己及他人的潜能,从关爱开始。” 乔治.科尔里瑟微笑着说。

 
 

 

上一篇:湖畔大学梁宁:企业生死期最需要的是领导力,不是管理能力!
下一篇:企业应对剧变时代的不变之道:培养真正的领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