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联系我们
关于泰普洛
泰普洛领导力
泰普洛中国
泰普洛全球
泰普洛服务客户
联系我们
核心业务
领导力测评
高管教练
定制化内训
内部私董会
企业内训
泰普洛专家团
泰普洛教练团
申请成为泰普洛教练/顾问
观点/动态
领导力洞见
书单推荐
近期活动报名
活动回顾
+
关于泰普洛
泰普洛领导力
泰普洛中国
泰普洛全球
泰普洛服务客户
联系我们
+
核心业务
领导力测评
高管教练
定制化内训
内部私董会
企业内训
泰普洛专家团
泰普洛专家团
观点/动态
领导力洞见
书单推荐
近期活动报名
活动回顾
敏捷团队的最终呈现:与AI和谐共生
- 人类历史上,有过几次
范式转移
?
- 为什么说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
- 为什么说AI时代,要解决的是
“心性”问题?
- 如何理解任正非所说“鹰与牛视野不同”,“鸡与鸭同笼不同语”?
- 为什么成长中的组织,会感到
拉扯和撕裂
?问题究竟在哪里?
- “最牛的企业”,如何既创造价值,又获取价值?
以上问题,我们都将在本篇探讨。本期,我们根据泰普洛领导力高级合伙人张国维教练直播内容整理而成。将为您解析:
在高度不确定性外部环境下,如何打造敏捷组织,通过人工智能和数字化的力量,助力企业全方位升级转型,破解“小企业死于常识,大企业始于趋势”的魔咒,内含丰富的实践案例和具体的解决方案。
文章内容硬核,强烈建议大家收藏阅读,敬请enjoy。
| 微信公众号主页,回复“敏捷”,看本次直播回放 |
| 全文共计4963字,预计4-7分钟 |
人类历史上,有三次范式转移:
第一次是
农业时代
,特征是手工定制、个性化、低效率;当时机器代替了手,解决的是“效率”问题。
第二次是
工业时代
,特征是标准化、均码、高效率;此阶段的转移,是计算机替代人脑,解决的是“逻辑”问题。
第三次则是正在发生的
人工智能时代
,特点是“工业时代的效率”+“农业时代个性定制”,价值来自
非均码产品服务
。
比如,在数字化和机械化的帮助下,同一批汽车的座位、内饰、轮子等配件不同。
智能时代,解决的是“
心性
”问题。
消费升级的本质,就是反均码化。
企业未来的价值,来自于非均码化的、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对客户端,企业需要提供非均码产品;对员工,同样也需要实行非均码的管理。
老办法不灵,敏捷是新时代之道
然而,正如世界一流的战略大师加里·哈默所言:
我们的组织,仍然在践行早已过时的管理方法,宣扬的是19世纪发明的管理科学,采用的是20世纪中期的管理流程,运用的却是21世纪诞生的高新技术…
既然旧的管理方法,无法跟上新时代的要求;那么,有没有新方法呢?
在智能时代,
数字化转型是分水岭。
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人工智能的角色,从辅助人类决策,到替代人类决策的转变。人工智能决策,可以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并且打通企业生态上下游。
以上是“打造敏捷”的技术背景。
敏捷,是新时代企业的生存之道;它代表对外部环境的敏锐感知,并能迅速采取相应的行动。
那么问题来了!
究竟如何打造应对不确定性和面向未来的敏捷团队呢?
01视野篇
从竞争到生态的三维空间
任正非曾说:
应对不确定性,华为管理中,最大的挑战之一是:“鹰与牛视野不同”,“鸡与鸭同笼不同语”。
从竞争到生态,有三维空间:
一度空间:企业视角的战略空间
企业有哪些产品,卖给哪些客户?以宁德时代为例,它可以将电池卖给特斯拉、宝马、福特等车企。
二度空间:生态系统视角的商业模式空间
同类商业模式下,企业有哪些竞争对手?企业必须意识到,不仅只有你一家企业做这个产品,还有其他企业,同在这一赛道上,生产相同的产品。
三度空间:生态群视角的共生体空间
还是以宁德时代为例,它们的产品除了汽车电池,还可以涉及太阳能、水能、风力蓄能,充电桩、电池置换等。
凡事和能源相关的,都可以是它们的发展方向。
最近很流行一个词,叫做
“降维打击”。
站在三维空间,可以看到广泛的视野,这就是任正非口中的“鸟”;只有站在第三维空间的视野,才能降维打击二维、一维空间。
然而,有些企业的管理层,是耕地的牛。天天就想:
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谁,我们的产品怎样才能卖得更多,这是典型的处于一维空间的视野。
空间不一样,导致思维方式不一样 ▷▶
从牛仰视鹰(即从一维仰望三维),是焦点思维;从鹰俯视牛(即从三维俯视一维)是格局思维。
企业要从焦点思维,转化为格局思维。
不同的观测角度,也会带来不同的敏感度。
很多企业,创始人、企业一把手的视野,在三维空间;而高管的视野,在二维空间;员工的视野,在一维空间。
下属无法领会老板的意图,老板苦于不被理解;同时,最常见的一个结果就是——
执行层无法领会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愿景,战略无法落地;而老板们会反过来说,我的团队执行力有问题。
02 组织篇
组织发展有不同阶段和周期
基本聚焦于创始人的发展
有些企业家会认为,组织都是一样的,不分阶段,也不分大小。
这样的认知,就好比将“蚂蚁和大象”,视作同类;因为都是动物,忽视了它们之间结构的巨大差异。
组织发展,是有不同阶段和周期的
。它有三条主线和四大阶段,基本聚焦于
创始人的发展。
创始人,从靠个人魅力,再到自己不断的成长成熟,最后焕发企业家精神。
与此同时,团队建立,从初创的哥们儿义气团队,变成专业化、职业化,最后创客化的合伙人。
不同阶段的组织和企业,面临的问题是不同的。我们下面从用户、组织、市场和产品四大维度,来拆分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
1.创业阶段
用户:天使用户、爽痛点需求、竞品差异
组织:创始人魅力、创始团队、扁平组织
市场:创新性技术、初始资本混沌市场
产品:MVP开发、口碑营销、单点突破
2. 成长阶段
用户:大众用户、普遍需求、跨越需求鸿沟
组织:创始人成长、团队专业化、层级组织
市场:成长性技术、精益融资、蓝海市场
产品:爆款产品、广告营销、规模经济
3. 扩张阶段
用户:累积用户、多元需求、满足互补需求
组织:创始人成熟、团队职业化、事业部组织
市场:主导设计、资本运营、红海市场
产品:关联产品、关联营销、范围经济
4. 转型阶段/衰退阶段
用户:重识用户、潜在需求、需求升/降级
组织:创始人精神、团队创客化、耗散结构
市场:范式转型、公司创投、蓝冰市场
产品:品类创新、品类营销、生态模式
以上是比较理想的情况。有意思的是,很多快速成长的
企业,因为发展速度太快,同时具备三种或四种特征。比如:
组织还在初创期,但产品处于第二阶段的成长期,已经研发出了爆款产品;用户和市场处于第三阶段的扩张期,需要积累大量用户,满足多元需求;组织架构在转型期,采用合伙人的模式。
所以,这就是很多企业都感到
拉扯和撕裂
的原因。
在拉扯中,企业如何还能保持平衡,不断前进,是每个企业都会面临的挑战。
还有一些企业,
从始至终都是产品驱动,认为研发出好产品,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管理方式、组织和市场,仍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迟迟无法突破。
这是它们“长不大”,无法发展和扩张的核心原因。
03 团队篇
敏捷团队的最终呈现
是团队与人工智能的融合
打造敏捷团队的演进路径上,团队与AI的融合,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
自动化替代阶段。
团队最开始用自动化时,大部分人会把AI当作敌人,因为它会替代一些人的岗位。此时,企业引入AI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成本。
第二阶段,
则进入超级岗位增强阶段。
目的是用AI提升价值。比如以7-11为首的便利店,多年前就引入人工智能做超市管理。
第三阶段,叫
超级团队融合阶段
。
敏捷团队的最终呈现,是团队与人工智能的融合。无论对于人工智能是否存在偏见,这是时代发展不可逆的趋势。就像工业化到来时,个体的抗争(炸纺织机),依旧无法阻挡机器取代手工一样。
比如,大名鼎鼎的
桥水基金
,早就在用人工智能,做面试决策、员工考评和奖金发放。
因为人类天生具有决策偏见,比如光环效应、近期效应等等。而人工智能的决策,可以避免因为人的偏见,而导致的评价误差。
这是人力资源部门与人工智能的融合。
再比如,便利蜂,用AI替代店长,来计算每半小时为单位时间段的贡献和工资,进而以
智能决策排班,解决了均码化的问题
。
04 跨越篇
智能时代的商业逻辑变了
商业模式决定企业发展天花板
时代的变化,导致商业逻辑的变化。
工业时代的商业逻辑是:
企业成功=战略X组织能力。
只要战略对了,就拼的组织能力,杰出代表是韦尔奇的通用电气,它的三个报表非常漂亮。
而智能时代的商业逻辑是:
价值型企业=战略X商业模式+管理效率
,与工业时代相比,增加了商业模式这一元素。比如:
上海大众的利润报表,比比亚迪更好,其销售额是比亚迪的四倍,净利润是比亚迪的八倍;但比亚迪的市值,是上海大众的四倍。
由此,可以体现商业模式的重要性,
商业模式决定了企业不同的天花板。
企业与其在管理模式上较劲,不如回头审视尘封已久的商业模式,看看业务活动的基本逻辑,是否可以调整,或许豁然开朗、柳暗花明。
管理活动,服务于业务活动 ▷▶
管理活动,大多是在企业视角,解决的是价值观和文化、组织和岗位设计、管理流程和系统、薪酬激励、领导力、个人和团队的素质等方面的问题。
但业务活动,是生态系统视角,解决的是定位、业务系统、盈利模式、资源能力、现金流结构和企业价值的问题。
在人工智能时代,所有的管理活动都需要重新审视,是否与企业的业务活动所匹配,能否支撑企业的运行。
最牛的公司,既创造价值,也获取价值 ▷▶
定位、业务系统和资源能力,决定了企业能否创造价值;盈利模式,现金流结构和企业价值,则是判断企业能否获取价值的关键。
创造价值和获取价值,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最牛的公司,能创造价值,也能获取价值,比如谷歌、脸书。
第二类企业,能创造价值,却无法获取价值;比如设计出了质量好、受市场欢迎的产品,利润率却连年亏损;但这类企业,往往能通过外部投资存活一段时间。
第三类企业,不创造价值,通过套利获取价值。
第四类企业,就是那些存活时间不到3年的企业,既不创造价值,也不获取价值。
判断商业模式好坏,有三大标准 ▷▶
1. 增加交易价值
比如,通过对某一商业模式要素进行调整,企业的产品销售额,从100万增加到500万。
2. 降低交易风险
如果无法增加价值,降低交易风险也是好的;比如从重资产投入、高借贷、高杠杆的模式,转变为轻资产投入。
3. 降低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包括搜寻、议价和交付,现在很多互联网平台,都起到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
比如,在平台上你可以看到最高价和最低价,不需要花费搜寻和议价的时间;同时,平台的评价系统,好评差评一目了然;部分平台在资金打款流程上,还能起到安全保障的作用。
企业破局,商业模式创新的6大威力 ▷▶
1. 从亏到盈:
把亏损生意,做成大盈利生意
如84年洛杉矶奥运会和中国好声音,同类型的活动都是亏损的,而它们通过盈利模式的设计,使其扭亏为盈。
2. 从小到大:
把做不大的企业,做成大企业
通过整合业务系统,开放特许加盟,麦当劳不断扩张,成就如今的规模。
3. 从慢到快:
把发展慢的企业,做成发展快的企业
抖音在前期,无法将巨大的流量,转化为商业价值,直到开创了社交短视频电商的新商业模式,快速实现了流量变现。
4. 从低到高:
把利润率低的企业,做出投资价值高的企业
以小米为例,通过生态系统的搭建,提升了对市场需求——高价流行款的敏锐感知度,从而降低库存,提高利润;与此同时,加入小米的生态系统,天然会增加产品的售价和销售量。
5. 从重到轻:
把重资产企业,做成轻资产企业
万豪和万达,从原本的重资产投入盖楼的商业模式,转变为用别人的钱给别人盖楼,自己收取管理费的模式,从重资产转为轻资产企业,大大降低了负债率和风险。
6. 从轻到无:
把轻资产企业,做成无资产企业
滴滴,并非像传统的出租车企业一般,自身持有大量汽车;同理Airbnb,自身没有投入任何资产购买房屋对外出租,而是通过网络科技,作为乘客(租客)和汽车(房屋)需求链接、匹配的中心平台。这也是通过业务系统设计,带来的新商业模式。
企业破局的关键,在于尊重常识,跟上时代趋势,用新科技、新方法、新知识,为社会创造价值。
通过打造敏捷组织,破解“小企业死于常识,大企业始于趋势”的魔咒。
下面是福利的分割线
如果您是企业CEO or HR负责人
希望通过升级商业模式
打造敏捷组织
or 预约张国维老师的服务
请扫码预约
如有疑问,欢迎咨询
Ivana:18918323203(同微信)
如果您是企业一把手/高管/HR负责人
希望突破思维局限
我们诚邀您参加这场
巅峰级领导力心流体验
| 版权说明 |
- 图片来源:pexels,unsplash
- 文章素材来源:泰普洛领导力直播
第119期-【张国维】激活组织打造应对不确定性敏捷团队的四个篇章
- 内容编辑:泰普洛领导力Ivana张婷/朱芸艺
- 如需转载,请加工作人员微信 qyj9612,备注“转载”,进转载群;后台回复“转载”,看转载详情
上一篇:
CPI知识课堂第18期 | 深度解析“灵活性”
下一篇:
CPI知识课堂第19期 | 深度解析“乐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