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洞见
高管转型“自由顾问”的准备指南


前两周,我们推送了泰普洛教练叶京生老师的分享《从“500强副总裁”到“个体户”,我的中年职业转型 | 泰普洛教练说》。过去这一年,他不仅稳稳地渡过这段转型期,还总结出许多心得和感悟,引起了很多圈内人的热议…
 
其实,在过去17年,泰普洛领导力与很多国内优秀的教练,都有过紧密且深入的合作。最近,在与客户的接触中,在泰普洛圆桌会议上,碰到很多企业高管朋友与我们探讨“人生下半场的职业生涯规划”。
 
对这个话题的观察和思考,泰普洛Wendy李迎霜可以说是相当有经验。作为泰普洛的高级咨询顾问,她从南开大学硕士毕业后,就进入了培训圈,跟着人大和清华政企培训部门的老师们,一起摸爬滚打十几年。她既服务政府和各类企业,更服务专家团队,可以说是最懂政府和企业领导者培养的“专家经纪人之一”。
 
本期,我们特邀Wendy分享与这么多自由顾问们合作后,她对高管成功转型自由顾问的思考。
 
最近,我听到不少高管朋友说:“我想转型做外部顾问,这样可以帮助更多的企业和管理者成长”。于是我开始思考:“帮助别人这事”,真的是“你情我愿”吗?
 
“自由顾问”,这个词儿,一听就带着光环!受人尊重、有价值感、能帮助人成就人、精神自由且不受制于人、一年只有部分天数在工作、工作天数都可以收钱、剩下天数随便玩……
 
想想都觉得很美呢?朋友们,这难道不是我们大部分人的终极职业梦想呢?
 
我自己做乙方运营工作,已经超过12年,合作过的老师近百位,陪伴并见证过很多老师的蜕变,更目睹过不计其数的失败案例。
 
所以,对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外表光鲜的自由顾问,其实想说爱你不容易!
 
 
 
市场对外部顾问的认可度,来自三方面
 
 
根据我多年的观察和亲身实践,市场对外部顾问(这里主要以培训师为例)的认可度,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理论功底、实践经验、呈现方式。
 
 
 
01
理论功底
 
 
首当其冲不必多言,能采购人才培养服务的公司,几乎都是有钱且有品的,人员素质不会太差。服务对象都是业内精英,专家必须得有高出客户一截的gap才行。
 
如若没有高屋建瓴的观察、深入浅出的分析、博古通今的视野,怎能真正又持续地hold住客户呢?
 
这一条,怕是诸多企业讲师的痛中之痛!培训圈鱼龙混杂,“大忽悠”、所谓“大师”很多是栽在这里。
 
 
02
实践经验
 
"别人说过的"和“自己亲手操刀的”,完全是两回事,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做没做过,有没有实践经验,一开口就知道!
 
问题又来了,光是有企业实战经验,就够了吗?我们的经验就真的有价值吗?这个问题的背后,还潜藏着一系列的灵魂级发问,比如:
 
适合大公司的实践,对小公司有帮助吗?适合外企的实践,对国企、民企有帮助吗?适合传统行业的,对互联网高科技行业有帮助吗?适合珠三角地区企业的,对东三省企业有帮助吗?适合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对知识密集型企业有帮助吗?
 
还有,结合上面的第一条,哪些实践+哪些理论,对哪些企业具有指导意义?
 
毕竟理论是共性的、滞后的,而实践是独特的、丰富的、前沿的,两者要融合,必须要深入洞察和反复打磨,才能真正产生价值。
 
这一条就PK掉了不少“坐而论道”的学院派,没炒过股却教别人如何炒股,很多“讲师”真的就只能是“讲”师呀!
 
本人亲历一位国内知名战略管理老师,看到学员企业的“战略规划”拒绝做任何点评思考,我想并非完全出于“耍大牌”的意义,也可能真的不知道如何指点吧?
 
陈春花老师如果不是有企业的亲身实践,如果不是有这么多企业的近距离接触,我想也很难提出有深度和指导意义的见地。
 

03
呈现方式
 
 
若1和2兼有,已实属不易,是否就能胜出呢?还有呈现方式的第三关。
 
在我看来:做研究,是把事情变复杂;而讲课,是把事情变简单。
 
既然老师与学员之间有gap,那么,用大白话将深奥的道理,生动呈现出来,就是一项关键能力。根据我的观察,“深入浅出”看上去是一种思维方式,也可能有天赋成分。
 
例如,不少宏观经济学老师离开了“通胀”、“GDP”、“存款准备金率”这类术语,好像就没法讲经济了;而真正的大神却可以用一张图,让小学生明白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看到这里,小编心里默默浮现出薛兆丰教授,在奇葩说的超淡定发言。凭借一期奇葩说,讲经济学的薛教授缘何能圈粉无数呢?小编大胆猜测,这与薛教授通俗易懂的大白话相当有关系)


 
有的老师演讲口才超级棒,能够单枪匹马给500人甚至10万人做演讲三天三夜,但却无法回答学员的实战性问题…
 
有的老师只擅长小规模30人以内互动式,特别能调动学员参与,并精炼到点评,却拒绝单向演讲…
 
有的老师善于把自己营造成“灯塔”,却无法成为“放低自己、让对方闪耀”的教练…
 
以我之浅见,“呈现方式”这一条,与老师的思维方式、气质性格、乃至嗓音都有关联,而方言口音也会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这一项需要长期的刻意修炼,从生活细节中不断捕捉论据素材,并结合汉语特点,方能妙语连珠;不断深入思索和客户互动,才能一句话说到客户心坎上。
 
以上三条要做到,太不容易了,然而然而,这还只是“干活”的一部分。


 
自由顾问=一个公司,既有干活的部分,还要有“拉活”的部分呢!
 
想想一家公司都有哪些关键职能?从愿景使命价值观到战略组织,从商业模式设计到市场调研、产品定位、产品打造与定价、推广渠道、品牌建设这些市场工作,再到销售渠道管理、直接客户网络、大客户销售、点对点客户关单这些销售工作,到行政财务HR后台工作,全都需要上心。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但只有具备这十八班武艺,方能真正做到经营自己。
 
具体怎么做?这里有8个准备建议
 
 
So,想若干年后转型成为外部顾问的高管们,从现在开始,到底可以做些什么呢?笔者在此分享一些思考:
 

01
职业定位
 
找到自己喜欢+擅长+社会需求的交集,通过外在反馈思索自己在职业生涯晚期可以做的事情,尤其是具体细分领域,比如某些行业、某些地域、某些客户层级。
 
自己喜欢并非能够擅长,比如喜欢唱歌但没有好嗓子;喜欢擅长,然而如果社会暂时没有需要,也无法养活自己(如果单纯为公益就无妨了)。
 
比如,市场上讲管理软技能的培训师和课程已经非常红海了,所以思考什么是只有自己能做的,才有竞争优势。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外部顾问是专家角色,那么是“T”型人才的“|”部分,一寸宽、一尺深;无论是能读、能写、能说,都需要心无旁骛、几十年如一日深入钻研。
 
而做企业管理则是往往用“T”型人才的“—”部分,讲究领导力、影响力,说白了就是带领别人干活,而不是亲力亲为。绝大部分人无法兼顾,于是必须思索我属于哪一类?
 
如果属于专家,那么与一到几家有活干、有水准、信任相投的乙方运营机构长期合作,精神上也有所归属,不失为一种选择。



小编OS:
这样有水准的乙方运营机构,不就是咱们泰普洛领导力吗?默默扔出两个重量级链接:
从“500强副总裁”到“个体户”,我的中年职业转型 


泰普洛伙伴说:我们的“老板” Sheldon Zhou
分别来自泰普洛教练自述和泰普洛老板的侧影,欢迎感兴趣的读者围观…



术业有专攻,合作共赢是王道。如果更擅长管理,也许转型为乙方顾问机构的运营也可以考虑。
 
02
学习准备
 
打铁还需自身硬。
 
像海绵一样学习,无论是理论提升还是从实践到洞察,透过现象看本质,在万变中找不变,深入思考永远不会错。
 
无论是国内国外MBA、EMBA、行业专业认证,博览群书;还是多接触各类政府、企事业机构、社会组织,不要评判,而是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都是有必要的。
 

03
心态准备
 
前一阵有一篇文章很火,标题叫做“离开大公司,你什么都不是”。叶京生老师也有文章详细阐述,都是很好的参考。(请戳链接:从“500强副总裁”到“个体户”,我的中年职业转型 | 泰普洛教练
 
可惜,越是身居高位,越难看到这一点。所以,修身,真的绝非一日之功。
 
这个行业的圈子,其实并不大。很多人做甲方时,都难得给乙方回个短信;等你做乙方,想积累口碑就比较难了。
 

04
人脉准备
 
广泛结交高质量朋友,编织“未来潜在客户网络”。
 
做乙方,更讲究长期信任,让别人5年、10年、20年说你好,实属对做人更高要求。根据销售漏斗倒推回来初始潜在客户数量,就需要大量人际网络。
 
信任很难在短期累积,自然信任你的人的数量增加,也很难在短期内实现。除了数量之外,质量也是重要条件。
 
首先要你行,其次要有人说你行,还要说你行的人“行”才行!
 
 
05
财务准备
 
既然做乙方是滚雪球,那么前几年的财务回报就是很难预计的。
 
有位刚转型出来的老师跟我说,第一年自己只“卖出去”4天,还要投入跟客户、合作伙伴喝咖啡、打车的成本。
 
做高管时,拿着高薪水,以高质量、高成本养活着房贷、老人和孩子,报酬以年收入和股票期权计算;做乙方时,也许市场接受一天的专家费,只有原来日收入的几分之一。
 
转型出来,我们是否做好了这种财务准备?这个问题,恐怕很多人并没有认真思考过…
 

06
身体准备
 
体能过硬必不可少。
 
各行各业竞争激烈,只有跑步中的企业才可能生存。甲方在飞行中换轮胎,乙方顾问更是需要在同步陪跑。
 
加班加点,红眼航班都可能是家常便饭。如果体能更不上,自然就服务不了了。
 

07
个人管理
 
你离开大公司,也许再也没有人想起你。没有老板驱动你干活,“清净”到无聊时,你必须自我驱动,既仰望星空思考方向,又脚踏实地亲力亲为。
 
从打工心态到创业心态,从领导下面人干活hands-off到领导自己、亲力亲为hands-on,从CBD高大上的办公室到在家SOHO被家务烦扰,也是许多转型高管需要煎熬之处。
 

08
过渡管理
 
身在甲方时,给自己设立过渡期,通过社会兼职、公益组织等方式探索、尝试和验证自己,根据反馈不断调整,不失为一种低成本、低风险的方法。
 

上一篇:影响领导力的本质:能量层级
下一篇:从特斯拉到SpaceX,关于马斯克的领导力法则